河南“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效发布——居民健康素养提升 多项指标优于全国
时间:2025-09-30 16:32:5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冯瑞苹 刘学中
9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河南省“十四五”时期建设公共卫生体系的总体情况。

“十四五”以来,全省卫生系统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质提速。“截至2024年底,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07%,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47‰、3.48‰、9.99/10万,连续多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黄红霞说。
资源布局与服务能力双提升就医便捷度显著增强
“十四五”期间,河南重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与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构建更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
优质资源扩容实现全国领先。成功获批全国首批3家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之一,累计争取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等6个项目已分批投入运营,直接推动心血管、儿科等9个专科患者省外转诊率较2020年下降约6个百分点。
分级诊疗体系持续完善。依托三甲医院布局15个省级医学中心、5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90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水平;通过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建成119所具备二级医院服务能力的机构,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补助标准从3000元提高至6000元,公有产权占比达85.31%。
基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后,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注册全科医师8人、高级职称医师3人,为基层诊疗质量提供人才支撑。
改革创新与公共卫生协同发力筑牢健康防护网
围绕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河南在医疗改革、公共卫生防控、中医药发展等领域多点突破,构建全方位健康保障体系。
医疗改革纵深推进。组建180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行政、人事、财务等“七统一”管理;选取5个省辖市作为三明医改经验攻坚示范市,在政府“六项投入”保障、编制动态调整等方面先行先试。同时,重建省医学科学院、组建省中医药科学院、挂牌省预防医学科学院,打造“医教研产城”融合的医学科技创新生态圈。
公共卫生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完成疾控体系改革,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组建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实现省、市、县传染病应急队伍全覆盖;建成190个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疾控监督员进驻医疗机构实现常态化,脑卒中、高血压、癌症市县级防治中心全面覆盖,慢阻肺、糖尿病防治中心实现市级全覆盖。
中医药优势充分发挥。挂牌省中医药管理局,53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项目,66个县级中医院纳入国家“两专科一中心”项目;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实现中医科室全覆盖,2507个乡镇社区建成中医馆,“百市千县”中医药市集累计吸引810万人次参与,让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重点人群服务精准覆盖健康河南建设见行见效
以人民健康为核心,河南深入实施健康河南16个专项行动,针对重点人群推出多样化健康服务,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治病”向“防病”转变。
人居环境与健康基础持续改善。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与健康城市、健康细胞建设,为群众营造健康生活环境。
重点人群服务提质扩面。连续8年将“预防出生缺陷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农村和城市低保适龄妇女免费宫颈癌筛查和乳腺癌筛查”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创新实施儿童健康“五小”专项行动,针对“小胖墩”“小眼镜”等问题开展早筛早治;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托班等普惠托育模式,满足婴幼儿照护需求。
老年人健康服务不断优化。聚焦阿尔茨海默病、听力损失等老年健康关切,实施老年“六健”专项行动,扩大居家健康照护等服务供给,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