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岁宝宝遭遇2000多度超高度远视!郑州爱尔眼科精准验配RGP,为“先白”患儿“量眼定制”清晰世界!
时间:2025-10-11 12:41:29 来源:
“你知道吗?白内障并非“老年病”,小朋友也会得白内障,甚至是刚出生的婴儿。新生儿中先天性白内障患病率约为0.5‰,它是儿童主要致盲眼病,约占儿童盲的5%-20%。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而言,手术摘除混浊晶体只是重获光明的第一步,术后及时、精准的屈光矫正,才是决定其视觉能否正常发育的关键。
来自郑州、年仅6个月大的恩恩(化名)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作为一名早产儿,恩恩出生后便被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在北京接受了双眼晶体摘除手术后,他的双眼处于2000多度的超高度远视状态,必须通过光学手段进行矫正,才能促进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
术后四个月以来,恩恩一直佩戴着厚重的框架眼镜。“镜片很厚,压得鼻梁上总是有红印,宝宝也总是不愿意戴,经常用手去抓,我们看着非常心疼。”恩恩的爸爸回忆道。
在郑州某医院复查时,医生建议恩恩验配RGP(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但因该院技术条件有限,最终推荐其转至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进一步诊治。在这里,近视斜弱视及小儿眼科医生李莉苹接诊了恩恩,并为他进行了一系列极为精细的专业检查。
李医生日常工作照
由于婴幼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视觉感受,整个验配过程高度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精密仪器所提供的客观数据。李莉苹医生通过反复试戴、动态观察和参数调整,最终为恩恩确定了适合的RGP镜片处方,为其后续的视觉发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在试戴过程中,恩恩的反应也让家长惊喜,当第一次戴上RGP后,恩恩明显变得更开心了,眼睛亮亮的,一直盯着看。
那么,为什么RGP会成为婴幼儿白内障术后的优选矫正方案?李莉苹医生解释道,0-3岁是视觉发育的“黄金窗口期”,晶体被摘除后,孩子的眼睛如同失去对焦功能的相机,必须借助外部光学手段才能清晰成像。传统框架眼镜虽然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但对超高度远视的婴幼儿而言存在诸多局限:镜片厚重、视野狭窄、像差明显,容易影响孩子的活动依从性和视觉质量。
“相比之下,RGP作为一种硬性高透氧隐形眼镜,直接附着于角膜表面,其光学性能具有显著优势。”李莉苹进一步指出,“RGP矫正度数广,成像质量高、视野开阔、物像变形小,能够为大脑提供更清晰、真实的视觉信号,从而有效促进视觉通路的成熟与发育。同时,它摆脱了镜架的束缚,解放了孩子的鼻梁,更利于他们自由活动,符合婴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
RGP镜片
据悉,作为国家级近视精准防治临床中心以及“十四五”角膜塑形镜安全监控哨点单位,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依托完善的诊疗体系与质量控制标准,已成功完成多例低龄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的RGP验配。此类验配不仅考验医生的专业判断与操作技巧,更涉及多环节的精密协作与风险管控。
目前,医院已建立起一整套针对婴幼儿的特殊验配流程,涵盖动态参数监测、个性化镜片设计、舒适度评估、家庭护理指导及定期随访等多个环节。通过系统化的干预与持续跟踪,医院致力于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为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屈光矫正支持,守护孩子们的光明起点,为他们的视觉健康全程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