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为引 在放射医学沃土上培育新生代力量——专访漯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专业基地带教老师王冲
时间:2025-10-14 11:40:5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荆吉星
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有这样一位医师:他既能在磁共振影像屏幕前精准捕捉病灶,又能在讲台与诊室间为年轻医师点亮成长之路。他就是放射科专业基地带教老师、磁共振诊断医师王冲。从业多年,他始终以“逐光而行”为信念,在住培教育中传递医学之光、薪火之光与仁爱之光,用坚守与创新,为放射医学领域培育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

从“教知识”到“育思维”,让探索精神生根发芽
“比起单纯传授知识点,培养学员的影像诊断思维更重要。”这是王冲在带教中始终坚持的理念。回忆起与住培医师小陈的相处,他至今印象深刻:“当时小陈刚接触磁共振操作,在一例怀疑多发性硬化的病例中,他发现侧脑室旁信号区不典型,主动建议增加矢状位T2-FLAIR扫描序列。”正是这个源于实践的思考,让后续扫描清晰显示特征性病灶,最终确诊。这件事让王冲更加坚信,带教不仅是“传帮带”,更要珍视学员的探索欲,让他们在实践中建立自信。
每周五的疑难病例讨论,是王冲打造的“思维训练场”。他常挑选“暗藏玄机”的病例,引导学员抽丝剥茧。曾有一例颅内占位病变引发学员分歧,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带着大家回溯病史、拆解影像特征,在激烈讨论中推导真相。“看到他们恍然大悟的瞬间,就像看到种子在心里发芽。”王冲说,这种思维训练,能让学员在未来行医生涯中更从容地应对复杂病例。
以“严管理”伴“暖关怀”,筑牢住培质量防线
作为基地秘书,王冲深知管理是住培质量的保障。他牵头完善培训方案,针对磁共振专业特点制定“阶梯式”培养计划:从基础序列操作到高级功能成像,从常见病诊断到疑难病例分析,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目标与考核标准。同时建立“导师-学员”一对一跟踪制度,让他能及时掌握学员动态。
曾有位学员因家庭原因想放弃培训,王冲通过谈心了解情况后,及时调整其轮转安排,并给予心理与生活上的支持。如今,这位学员已成为当地医院的业务骨干。“住培不仅是专业培训,更是对人的关怀。”王冲说,只有让学员感受到温暖,他们才能更专注地成长。
融“临床、科研、人文”,塑造全面医者形象
“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这是王冲常对学员说的话。面对幽闭恐惧症患者,他会引导学员用细节传递温暖——就像住培医师小张曾通过耳麦安抚老人,让检查顺利完成。“这不仅是技巧,更是医者仁心的体现。”在科室周会上,他总会以这类案例为切入点,培养学员的人文素养。
在科研领域,王冲同样是学员的“领路人”。团队开展的“多模态磁共振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研究,就源于一位住培医师的疑问:“能否通过弥散加权成像参数预测宫颈癌化疗疗效?”此后,他带领学员查文献、定方案、验数据,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成果。“科研源于临床,最终要回馈临床。”王冲说,这种“医教研协同”的模式,能让学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专业能力与科学精神。
迎“AI浪潮”,做技术的驾驭者
面对人工智能对放射领域的冲击,王冲主动带领学员探索前沿。引入AI辅助诊断系统初期,有学员担忧被取代,他便组织特殊读片会:让学员用传统方法与AI分别分析病例。结果证明,AI擅长病灶检测,但复杂病例的综合研判仍需医师的临床思维。“AI不是对手,而是伙伴。”王冲告诉学员,要学会驾驭技术,让AI成为诊断的“助力”而非“主力”。
如今,看着一批批学员从青涩走向成熟,成为放射领域的中坚力量,王冲倍感欣慰:“最骄傲的不是取得多少成果,而是看到他们独当一面,将医者精神传承下去。”未来,他仍将以光为引,在放射医学的道路上,继续陪伴年轻医师追逐生命之光、专业之光与仁爱之光,为守护患者健康培育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