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875.1公斤!商丘市夏玉米抗灾高产创建取得重要突破
时间:2025-10-16 09:56:0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张慎举 赵洪献
10月9日,商丘市夏玉米抗灾高产创建工作传来喜讯——在民权县花园乡实施的夏玉米新品种中单1130高产创建示范田,经专家组机收实打测产验收,最高亩产达到875.1公斤,创下豫东平原在2025年夏、秋灾害性天气频发生态条件下的抗逆栽培高产纪录,标志着河南省玉米抗灾高产创建取得重要突破。

专家实打测产,数据印证高产
当日,商丘市粮食行业协会组织由农业专家组成的机收测产组,对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超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团队、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三河种业有限公司、民权县农业农村局、商丘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单位联合实施的中单1130高产创建示范田进行验收。

测产过程中,专家组使用“沃得140PRO”谷物收割机直接收获玉米籽粒,对花园乡陈庄村中单1130水肥一体化高产创建示范田及刘庄村中单1130超高产栽培示范田进行了6个点次的现场机收实打测产。
结果显示,6个点次合计实收面积36.57亩,平均亩产792.9公斤,其中7.41亩示范田平均亩产高达875.1公斤。
极端天气考验,品种展现韧性
2025年夏玉米生产周期内,当地前、中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后期又持续阴雨连绵,严重影响籽粒灌浆和成熟收获。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单1130高产创建面临巨大考验。

然而,中单1130玉米新品种凭借其卓越的抗逆性和稳产性,在灾害性天气条件下依然表现出色。该品种聚合了亲本CA422的耐密抗倒和CA515的耐高温优良基因,代表了国内耐逆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在近200亩的试验示范种植中,无一例田间倒伏及籽粒霉变现象,赢得了种植户的一致好评。
科技支撑有力,协同攻关显效
中单1130的高产创建成果,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和各单位的协同攻关。

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管理局局长李新海,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等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各参加单位密切合作,形成了“专家与专家”“专家与农家”“专家—农家—企业家”的和谐合作氛围。
技术方案决策及跟进管理方面,团队立足精准栽培、抗逆栽培、应变栽培,根据中单1130的特征特性和示范田块土壤地力情况,抢时造墒贴茬早播,构建田间宽窄行密植种植系统,并运用智能播种机实行种、肥异位同播。田间管理则围绕“水肥共济,促穗增粒”“一喷多促,增加粒重”的原则实施,通过智能水肥一体机和无人机的精准作业,充分满足玉米生长需求,有效应对了高温热害和阶段性干旱。
良种良法结合,推广潜力巨大
中单1130玉米新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选育,2024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审定,国审玉20242217,并被列入农业农村部推广目录苗头品种。

此次高产创建的成功实践,进一步验证了其良种良法相结合、农艺农机配套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业内专家认为,国审中单1130玉米新品种在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具有巨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将为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及稳定实现亩产“吨半粮”目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