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排雷”一孔四针 准确切除七枚早期肺癌结节——漯河市中医院胸外科精准医疗技术助力患者康复
时间:2025-10-17 10:40:30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刘永波
近日,漯河市中医院胸外科团队凭借精准定位与单孔微创技术,顺利为患者切除双肺七枚早期肺癌结节。患者术后两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充分展现了现代胸外科微创诊疗与加速康复技术的优势。
据悉,今年9月,郭女士在市中医院体检时,胸部CT提示双肺存在多发磨玻璃结节。经胸外科专家团队会诊,这些结节具备恶性特征,高度怀疑为早期肺癌,需尽快手术干预。
由于郭女士的肺结节数量多、体积小且位置分散,尤其在胸腔镜视野下难以通过肉眼直接触摸发现。为确保手术的精准与彻底,胸外科团队决定在手术前为她实施“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针”技术。
术前,在CT的实时引导下,医生像一位高超的“排雷兵”,将4枚特制的微小结节定位针,精准地置入到其中最关键、最难以寻找的4个结节旁。这些定位针犹如在肺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为后续的胸腔镜手术清晰地标记出“目标靶点”。这项技术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了因寻找结节而延长手术时间或造成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准备就绪后,手术如期进行。胸外科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仅通过一个约3厘米的单一小孔,置入胸腔镜和手术器械。在清晰的视野下,医生根据定位针的指引,如同开启了“透视”功能,精准、迅速地将7枚结节完整切除。
整个手术过程出血量极少,对周围健康肺组织的损伤降到了最低。更重要的是,术后病理报告证实,切除的7枚结节均为原发性早期肺腺癌。这意味着通过这一次手术,为郭女士清除了体内全部的早期肺癌,为康复扫清障碍。得益于单孔微创手术的微创特性,以及围手术期的精细化管理,郭女士恢复速度远超预期。术后两小时,她已能自主下床活动并正常进食,目前恢复状况良好。
“此次手术是‘术前精准定位’与‘术中微创操作’的完美结合。” 漯河市中医院胸外科专家表示,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肺部小结节检出率逐年提升,同期切除多发早期肺癌结节成为治疗趋势,但对技术要求极高。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漯河市中医院在肺结节及早期肺癌微创诊疗领域已逐步接轨行业主流水平。未来,漯河市中医院将持续精进技术,为更多患者提供精准、微创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