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阳城镇:移风易俗进万家 文明新风入民心
时间:2025-10-21 09:35:35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彤 通讯员 别小溪
“以前办红白事,要么跟风攀比,要么怕得罪人,既要凑钱撑场面,又要忙前忙后累得慌。现在有了‘办事流程’和理事会帮着操持,省心又省钱!”南阳市西峡县阳城镇村民的感慨,道出了当地以治理创新破解移风易俗难题的成效。近年来,阳城镇跳出“单向倡导”模式,充分调动群众主动性,让文明新风从“倡议”变成“常态”。
庭院里算清新风账。每到周末,阳城镇各村的农家庭院里总会聚起街坊邻居,开起板凳会。主人家搬出自家的小方桌,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坐中间,闲聊中算清了新风账,往年办酒的开销,不光花钱多,还得操心后续人情往来;如今简办的好处,省下来的钱能添点农活儿设备、改善家里条件,日子过得更踏实。算完账,村民们还会轮流说自家的事。有村民说“去年家里办丧事,按老规矩得花一大笔,后来听大家的建议简办,既没委屈老人,又没耽误照顾孩子。”这样的庭院板凳会,没有大道理,全是实在话,让村民们心里渐渐有了“简办更划算”的谱。
家常话聊出好规矩。阳城镇的规矩,不是“下命令”来的,是村民们在院坝里“聊”出来的。闲暇时间,村里的老人们就会搬着小板凳坐在村口,聊着谁家办了喜事:“老张家孩子结婚,就请了亲近的亲戚聚聚,没搞复杂的车队,省下的钱添了些好用的农具,多好!”慢慢的,“不搞铺张车队、少摆冗余宴席”成了大家默认的“老规矩”。谁家要办红白事,不用村干部催,邻居们先会上门“唠嗑”:“别搞太复杂,咱们现在都兴简单办,省下来的钱能修修房子、给娃添些学习用品,多划算。”有时候,村民自己拿不定主意,会主动找红白理事会:“帮我想想,咋办既体面又不浪费?”这种你一言我一语的家常话,比规定更管用,让新风气成了“大家的规矩”。
邻里情守出新习惯。新风气能扎下根,还靠邻里间的互相帮衬。农忙时,村里的村民们会主动搭把手:你帮我照料庄稼,我帮你看管家里;谁家有事需要搭手,招呼一声就有人来。以前,谁家办酒是“收人情”,现在,谁家有事是“聚人心”——办喜事时,邻居们一起动手搭简易棚、做家常菜;办丧事时,大家帮着照看老人、接送亲友,没有喧闹的鞭炮声,却多了暖人的人情味。有村民说:“以前办酒是‘撑面子’,现在帮衬是‘暖人心’。看着邻居们这样,自己也跟着学,慢慢就习惯了。”现在走在阳城镇的村里,听不到攀比办酒的议论,更多的是“谁家省了钱添了实用东西”“谁家帮邻居解了难题”的念叨,新风气成了大家日常的“生活样儿”。
“移风易俗,不是改一次就完了,是要让新习惯跟着日子走。”阳城镇负责人说,下一步,阳城镇将持续通过板凳会等形式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像村里的庄稼一样,慢慢长,悄悄香,融进每一户村民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