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史大姐志愿者服务队奉献公益20余年
时间:2025-10-22 10:49:13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杨亚蒙 王永安 赵婧
“史大姐那一帮人真是热心,在我们这儿帮助了很多人。”近日,在鲁山县下汤镇新街社区,几名居民提起当地乐于助人的史黑妮时赞不绝口。
“很多人问我为啥做公益,其实是因为我小时候太苦了,现在看到困难家庭的孩子,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总想帮他们走出困境。”史黑妮感慨地说。
成年后,酷爱豫剧的史黑妮常奔赴各地参与公益演出。一次演出时,她看到一个穿着破旧衣裳的孩子,纯真的眼神里透着生活的艰辛,内心深受触动。这份最初的怜悯,让她下定决心投身慈善事业。
“当年没有史奶奶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现在我想回家乡做点事,把这份温暖传下去。”受助学生张某动情地说。
张某在下汤镇长大,曾是史黑妮帮扶的孩子之一。当年因家庭贫困,张某面临辍学,史黑妮不仅持续关心她的生活,还多方协调资助,让她能安心读书。2024年,张某顺利从河南科技学院毕业后,主动回到家乡工作,还加入史黑妮的志愿者团队。
起初,史黑妮的两个女儿心疼母亲年迈体弱,也担忧她耗尽养老积蓄,曾劝她“少操点心”。但看到母亲为帮扶对象奔波时的坚定,看到受助者眼中的希望,女儿们最终被感动,转而全力支持。近五年来,史黑妮的两个女儿每年各自拿出5万元作为慈善基础资金,为母亲的公益事业“输血”。
丈夫马冬更是史黑妮最坚实的“后盾”,常年骑车载着她翻山越岭走访困境家庭,遇到崎岖山路就下车搀扶她前行,成了史黑妮名副其实的“拐杖”。
自1998年至今的二十余年间,史黑妮的足迹遍布鲁山县10余个乡镇,帮扶范围还辐射外地。除了个人直接救助58位孤寡老人、接济56名留守儿童,她更注重“牵线搭桥”——用真情和执着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牵线广州某企业 “莲花助学”项目,资助269名学生;联系郑州同学会,帮扶86名孩子;协调新乡阳光新村慈善学校,接纳困境儿童28名;对接北京一家企业,资助学生15名。据不完全统计,仅由她牵线的“莲花助学”项目资助55人考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
在下汤镇,史黑妮还长期带动12名志愿者一同奉献,先后帮助400余名失学儿童重返课堂,筹集并发放助学金累计超百万元。
多年来,史黑妮先后获得“平顶山市巾帼建功标兵”“鲁山县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道德模范”“平顶山市最美家庭”“鲁山县最美五老”等荣誉。“史大姐”成了下汤镇等地“活雷锋”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