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淮南湿地迎1.5万只冬候鸟 生态向好成候鸟温馨家园
时间:2025-11-10 10:49:47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贾晗
冬日的脚步渐近,全国范围内的候鸟南迁也正式步入高峰期。在淮滨县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候鸟盛会”画卷正徐徐展开。数以万计的冬候鸟带着对温暖的向往翩跹而至,它们的到来不仅为这片静谧的湿地注入了灵动气息,更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见证。

近日,淮滨县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迎来了首批大规模冬候鸟集群,经河南省淮滨县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实地监测统计,目前候鸟数量已达1.5万只左右,壮观的景象吸引了不少生态爱好者前来观测。
傍晚时分,湿地的湖面上、芦苇丛间,随处可见成群的候鸟。一群群大雁时而排成整齐的“人”字形队列在湛蓝的天空中盘旋鸣叫,时而轻盈降落水面,与斑嘴鸭、绿头鸭等水鸟一同嬉戏追逐,激起层层涟漪;洁白的白琵鹭则迈着细长的双腿,在浅水区小心翼翼地踱步觅食,不时扇动着宽大的翅膀调整姿态,阳光下,它们的身影与碧波、芦苇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灵动唯美的生态图景。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我们湿地最热闹的开始,今年的候鸟来得比往年更集中一些。”淮滨县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办公室主任李玲介绍道,“目前抵达的候鸟主要以雁鸭类为主,像绿头鸭、绿翅鸭、斑嘴鸭、罗纹鸭都是这里的‘老熟人’。接下来,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还会有更多冬候鸟陆续飞来,其中不乏东方白鹳、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让这些尊贵的‘客人’能在湿地安心越冬,我们已经提前加强了巡护和监测力度,不仅增加了巡逻频次,还借助红外相机、无人机等科技设备实时掌握候鸟动态,同时持续开展湿地植被修复、水质监测等保护措施,全力为候鸟营造安全、适宜的栖息环境。”

作为淮河流域重要的湿地生态区域,淮滨县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已成为候鸟迁徙途中不可或缺的“驿站”和越冬“家园”。每年10月中下旬起,来自西伯利亚、内蒙古草原、长白山等北方地区的候鸟便会陆续飞抵这里,它们在这里补充食物、休养生息,待到来年春季再踏上北迁之路。

淮滨县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表示,随着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湿地的水质、植被覆盖率等关键生态指标逐年提升,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安全的栖息空间。从监测数据来看,近年来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越冬候鸟的种群数量正稳步增长,除了常见的雁鸭类,东方白鹳、黑鹳、白鹤等珍稀鸟类的出现频次也在不断增加。预计到11月中下旬,随着珍稀鸟类的陆续抵达,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将迎来今年冬候鸟数量和种类的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