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关注 > 正文
民间收藏有国宝系列:大量皇家珍品官窑瓷器是这样流落民间的
时间:2025-09-28 17:35:20    来源:    

  众所周知,在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是专贡皇家的,按正常思维想,既然是官窑,那烧制的瓷器必须全部送到皇宫供皇家御用。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可是,一直以来,民间确实留存着大量的官窑珍品瓷器,这是为什么呢?

  据有关资料记载,民间的官窑瓷器大约有这样几种来源:

  一、御窑厂次色瓷器的处理

  次品瓷器变价是清代御窑厂特有的一种瓷器处理办法。官窑中的次品瓷器,是与烧制中的上品、优品对应而言的。变价就是将次品瓷器出卖以换取现银。瓷器作为手工业产品,在烧造过程中必然会有优品、次品及破损残器。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官窑中的次品瓷器,在雍正六年(1728年)之前是散贮在御窑厂的库房里,到了乾隆七年(1742 年)以后,就奉旨将次品瓷器在景德镇就地变价了。道光以前的黄釉瓷和祭祀用瓷,即便是品色,也是不能变价的。

  道光以后,所有次品瓷器都在景德镇变价处理了。所以,在民间见到的有些瑕疵但却印有清代皇家落款的官窑瓷器,大多应该是景德镇御窑厂变价处理的次品瓷器。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二、皇宫库储瓷器的变卖

  宫中的瓷器为什么会变卖?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缘由。据资料记载,在乾隆早期,曾将库储康、雍、乾三朝有款瓷器中破损的或釉水不全的 14 万余件变卖。乾隆中期,又将康、雍、乾三朝无款瓷器 8000 余件变卖。乾隆还将存量过多并无用项,或釉水浅薄,或花纹不全,或式样平常的 11 万余件瓷器也拿出皇宫变卖了。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嘉庆皇帝倡行节俭,将皇宫六库存贮的物件全面清理,除了必须留用的,其余久贮库内并无用项以及用少存多者全部变卖。在嘉庆时期,共变卖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的瓷器多达 44 万余件。

  晚清时期,朝廷专门挑皇宫值钱的物件变卖,不但变卖清代御窑的瓷器,还有明代的官窑瓷器,甚至还变卖了元代青花白地瓷葫芦瓶。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三、皇帝赏赐出去的瓷器

  官窑瓷器是皇帝常常用来赏赐的物件,赏赐的对象既有王公大臣、封疆大吏,也有皇子公主、贵族命妇和身边的侍卫,此外还有蒙古王公和西藏喇嘛等。每次赏赐瓷器的数量多寡不一,少则一两件,多达数千件。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据相关资料记载,皇帝赏赐瓷器的品种有很多,如雍正时期既赏瓶、盘、碗,也赏珐琅彩等瓷器。乾隆时期赏赐的瓷器,除了瓶、尊、盘、碗外,还有小件的如鼻烟壶、瓷扳指、瓷带钩、瓷翎管等。

  可见,清朝皇帝赏赐出去的瓷器是花样繁多的。

  四、洋人抢掠走的皇家瓷器

  晚清时期,清王朝国势衰败,西方列强先后两次攻入北京,第一次是 1860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是 1900 年八国联军的入侵。列强两次进京大肆抢掠,皇家瓷器自然也是在劫难逃。然而,遗憾的是历史文献中少有这方面的专门记载。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以圆明园为例,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和野蛮的焚烧,历朝精心制作的陶瓷器皿更不能幸免。对于圆明园在这场浩劫中究竟损毁了多少瓷器及珠宝文玩珍品,100 多年来始终是个谜。

  所有这些瓷器,都随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并遭劫,或被砸碎损坏、或被劫掠而去流散到世界各地。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五、从皇宫盗出的瓷器

  清朝晚期,宫里偷盗之事屡有发生,作为存放瓷器的广储司瓷库也不安全。宫中太监杂役等家贼里外勾结,作案手段不一,或挖墙行窃,或揭瓦偷盗,或顺手牵羊。

  这样说来,不论是官窑中次色瓷器的处理,还是皇家库房所存瓷器的变卖,也不管是皇帝赏赐出去的瓷器,还是洋人抢掠、宫中偷盗的,这成千上万的清朝皇家瓷器终究是流落民间乃至世界各地了。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六、自溥仪退位至被冯玉祥撵出皇宫的12年间,无数珍宝被以各种名义盗出皇宫

  根据史料记载,从1922年11月开始,溥仪每天赏赐给溥杰的名人字画居然有数十件,就这样,被带出皇宫的名人字画就有1000余件。而那些金银瓷器,则用大箱子装了七八十箱,被溥仪运往了天津。

  溥仪以各种名义大量倒卖故宫文物,他这种倒卖文物的行为,在当时实际上是不合法的,他又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抬价去等好价钱再出手,所以肯定是“贱卖”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溥仪每次倒卖文物便能换取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洋,这12年间,他倒卖多少次呢?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晚清以来,中国文物命途多舛,什么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侵华日军等侵略者不知从故宫盗走多少件宝物,还有那些私自变卖的中国人也是不胜枚举,目前,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的博物馆藏有清宫旧藏文物,由此可见那些流落到民间和私人藏家手里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古陶瓷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古玉珠玛瑙文化研究委员会会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 刘一田)

编辑:冯雅楠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