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驻马店 > 正文
汝南县金铺镇:寻找最美地名 讲述地名故事
时间:2025-09-29 10:36:1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明洋 通讯员 边素瑶

  驻马店市汝南县金铺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源远流长,距今1800余年历史,是河南省首批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金铺镇位于汝南县境北部,北汝河东岸。因镇政府驻金铺而得名。东与留盆镇接壤,南与宿鸭湖街道毗邻,西与张楼镇隔北汝河为邻,北与上蔡县邵店镇接界。金铺镇的地名源于一则流传千年、感人至深的信义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重诺守信的传统美德。

  成语“范张鸡黍”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范式传》,比喻朋友间的信义与深情。八拜之交中的“鸡黍之交”,也称诚信之交,是东汉范式与张劭守信履约的典故,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这些都与这个千年古镇有着密切联系。

  据《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东汉时期,汝南人张劭与山东金乡人范式同在洛阳太学求学,志趣相投,结为生死之交。学业结束后,两人依依惜别,范式郑重承诺:两年后的今日,必至张家拜见高堂。届时,张母心存疑虑,张劭却坚信友人绝不违约。果然,范式不远千里,如期赴约,二人把酒畅叙,尽欢而别,留下“鸡黍之交”的千古美谈。

  三年后,张劭病逝,临终托梦范式。范式闻讯悲恸不已,即刻告假,白衣素车,千里奔丧。在张劭灵柩前,他执绋引柩,泣不成声,感动乡里。这段感人事迹被《后汉书》《搜神记》等众多典籍记载,广为传颂。

  金铺镇的地名文化内涵体现了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了人文精神。范张重诺守信、千里送葬、临终嘱托、执绋引柩的故事流传至今。范张鸡黍传说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人念及他们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的壮举,以范式家乡金乡之名,称张邵故里为金乡村,宋称金乡镇,后设递铺,称金乡铺,简称金铺。当年张劭与范式吃饭饮酒的地方后建有“鸡黍台”;张劭断绳停棺的地方后建有“信义桥”;村北立碑塑像,后建有“二贤祠”,碑刻:“范式张劭生死交,信义桥上美名标。千古流传成佳话,二贤祠前古风高”。

  金铺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拥有与地名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且内容精彩,流传广泛。金铺镇以鸡黍之交文化展示为核心,将诚信文化、农耕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建有“诚信文化园”和唐、宋、元、明、清历代著名诗人关于范张二贤和“鸡黍之约”的古诗词碑廊,全面展示深厚优秀的地名文化及时代信念。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