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三面锦旗 三倍肯定
时间:2025-10-31 16:41:2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10月27日的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暖意融融。当事人王某将三面印着金色大字的锦旗,郑重送给法官,每一句话都是对司法公正高效的由衷肯定,更是对法院倾力维护群众权益的深情致谢。这温暖场景的背后,是鼓楼区人民法院依托“法解心结”法官接待日搭建的群众线索反馈渠道,巧用悬赏公告机制,仅用半个月便精准锁定“失联”被执行人,成功执结一起困难重重的“钉子案”。
该案源于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此前,法院经依法审理,判决被告刘某向原告王某返还款项及相应利息。然而,判决生效后,刘某却拒不履行义务。无奈之下,王某向鼓楼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希望通过司法途径拿回属于自己的财产。
执行程序启动后,难题接踵而至。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全面排查,未发现刘某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多次前往其住所地实地寻访,也始终杳无音讯,刘某如同 “人间蒸发” 一般。线索中断、财产无踪,王某的合法权益难以兑现,案件执行一度陷入了僵局。
为打破这一困境,鼓楼区人民法院以 “解民忧、办实事”为出发点,根据申请执行人王某的申请,迅速启动悬赏公告程序。线上,法院依托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同步推送悬赏公告,将被执行人刘某的姓名、身份证号、未履行金额、悬赏金额及举报方式等关键信息清晰列明,借助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及时性与穿透力,织就一张“线上天网”,让企图逃避执行的“老赖”无所遁形;线下,执行干警深入被执行人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及周边社区,张贴悬赏公告,扩大信息覆盖范围,用“接地气”的方式鼓励群众主动参与,提供有效线索,形成“线上+线下” 联动的立体查控格局。
悬赏公告发布半个月后,即通过举报线索精准锁定了刘某的准确下落。接到线索后,执行法官丝毫不敢耽搁,迅速制定行动方案,第一时间赶往目的地,成功将刘某拘传至法院。面对法律的强大威慑和法官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刘某终于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违法性与严重性,态度从抗拒转为配合,很快交齐了全部案件款项。至此,这起一度陷入停滞的 “骨头案” 得以圆满执结,王某的合法权益终于得到兑现。
三面锦旗,不仅承载着群众的信任与认可,更映照出鼓楼区人民法院法官守护司法公正、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与担当。而“法解心结”法官接待日,正是这些温暖司法故事的见证者与推动者。依托这一平台,鼓楼区人民法院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畅通线索反馈渠道,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让司法既有法律的力度,更有民生的温度。
下一步,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法解心结”法官接待日活动,不断创新执行机制、优化司法服务,让法治阳光洒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司法为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