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方新救援!驻马店开发区天中救援队张永军的“涵洞情”
时间:2025-10-18 18:40:52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明洋 通讯员 王洪志
秋日傍晚,华灯初上。10月18日下午5时,正值晚高峰伊始,驻马店开发区天中救援队的值班电话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铃声——一位群众焦急地求助,他的电动四轮车在川流不息的置地大道十三香立交桥涵洞下突然“罢工”,成了晚高峰车流中一个尴尬的“孤岛”,进退两难。
险情就是命令!救援队迅速指派任务。这一次,奉命出征的依然是那位对这里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张永军。接到指令,他如同一位听到集结号的战士,没有半分迟疑,立刻检查装备,驾驶着救援车,一头扎进了傍晚的车流之中。
当张永军赶到现场时,映入眼帘的正是熟悉的场景:狭窄的涵洞内,一辆电动四轮车无助地停在路旁,车主正站在车边,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无奈。身后,是呼啸而过的车流,每一次车辆的经过都带起一阵风,也加剧了现场的紧张气氛。

“别担心,交给我们!”张永军一句沉稳的安抚,像一颗定心丸,瞬间缓解了车主的焦虑。他动作娴熟地放置好警示三角架,指挥后方车辆注意避让,随后利落地拿出拖车绳、挂钩。弯腰、俯身、固定……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故障车辆与救援车牢固连接。
在将车子拖往修理厂的路上,车主连声道谢。张永军却只是朴实一笑,这样的场景,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在他的救援记忆里,置地大道十三香立交桥这个看似普通的涵洞,已经是他第四次向身处困境的车主伸出援手了。
这里,仿佛是他的一个“特殊责任区”。第一次,是一辆燃油车熄火;第二次,是大雨导致车辆涉水抛锚;第三次,是一位新手司车的轮胎破损……加上今天的电动四轮车,四位身份不同的群众,四段截然不同的困境,却在同一个地点,感受到来自张永军和他的救援队相同的温暖与力量。
这个涵洞,见证了城市的繁忙与喧嚣,也见证了一次次危难之中的真情援手。它像一个小小的舞台,不断上演着车辆故障的突发剧情,而张永军则是那位总会准时登场、化解危机的“主角”。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付出。张永军和他的队友们,正是用这一次次看似平凡的拖车、换胎、救援,串联起城市文明的链条,守护着每一位在路上的人。车轮滚滚,驶向的是修理厂,传递的却是这座城市永不熄灭的雷锋精神和人间暖意。
老地方,初心不改。我们不知道下一次在这个涵洞的救援会在何时发生,但我们知道,当群众需要时,那抹熟悉的救援身影,一定会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