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全院一张床”改革打破医院科室壁垒 床位可共享 患者少等待
时间:2025-10-23 10:30:09 来源:河南日报
推开病房的门,走进来的不是肝胆胰外科的医生,而是肛肠科医生。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的肝胆胰外科病房里,这一幕并不是医生“走错门”,而是一场医疗资源优化改革的日常体现。
病床,作为医院最基础的资源,曾经长期面临“冷热不均”的局面:有的科室“一床难求”,患者等得着急;有的科室床位却空着,资源白白闲置。怎么把床位的利用率提上去,让它“流动”起来,更好地服务患者?这成为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道现实考题。
“全院一张床”的探索,正是为了解开这道难题。
什么是“全院一张床”?简单来说,就是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打破各科室之间的床位“围墙”,把全院床位作为一个整体来灵活管理、统一调配,实现患者跨科收治。
在郑州市中心医院,一个智能化的管理平台成了医院的“智慧大脑”,实时掌握各病区床位的使用情况。
“我们按照‘急诊优先、专科相近、区域相邻’的原则,为患者匹配最合适的那一张床。”10月22日,该院专职副书记宋莲英告诉记者。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则推行了“医生跟着病人走”的模式。即使患者被安排到其他科室的床位,其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仍然不变。同时,通过系统跨科授权,确保患者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其他科室医护人员也能第一时间处置。
这场改革的背后,是郑州市在优化就医流程方面的系统性努力。
2023年10月,省卫生健康委推出便民就医七大举措,首次提出可试行“全院一张床”模式。郑州市随即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先行先试。
2025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了《加快推进“全院一张床”工作实施方案》,首批在郑州市公立三级医院中推行。方案围绕床位统一管理、信息化建设、患者收治流程、医疗质量与安全、绩效考核等5个方面,提出了13项具体任务,系统构建起运行和保障机制。
数据显示,新模式推行以来,患者等床的时间明显缩短,急诊积压情况减少,床位周转更快,医院运营成本也更合理,真正实现了患者和医院的双赢。以郑州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为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共有29名患者使用共享床位,共享科室床位使用率提高22.2%,患者术前等待床位时间平均缩短0.81天。
根据郑州市的规划,到2026年年底,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将全面实行“全院一张床”模式。
“‘全院一张床’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缓解住院紧张等方面作用显著。”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鼓励医疗机构特别是住院压力较大的机构,结合实际积极推行这一模式,让更多患者受益。
2025年,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了《加快推进“全院一张床”工作实施方案》,首批在郑州市公立三级医院中推行。
根据规划,到2026年年底,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将全面实行“全院一张床”模式。
●什么是“全院一张床”?
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打破各科室之间的床位“围墙”,把全院床位作为一个整体来灵活管理、统一调配,实现患者跨科收治
●如何为患者匹配最合适的床位?
跨科安排床位需:
◎满足患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患者及家属同意等条件
◎遵循“急诊优先、专科相近、区域相邻”的原则
◎收治科室医生负责患者住院期间所有诊疗活动,护理工作由共享科室护士负责( 记者 李晓敏 王冰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