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心衰患者日常饮食运动,该如何科学管理
时间:2025-09-10 15:16:02    来源:河南经济网    访问量:0

查看证书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脏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气促、水肿、乏力等表现。虽然药物治疗是核心手段,但日常的饮食与运动管理同样决定着病情的稳定与生活质量。科学的生活方式能减轻症状、减少复发,帮助患者保持更好的身体状态。

一、饮食管理:从餐桌做起

  1. 控盐是基础

  心衰患者体内容易出现钠水潴留,过多食盐会加重水肿和呼吸困难。日常饮食中应避免腌制品、罐头食品、方便面、卤味熟食等高盐食物。烹饪时可以用柠檬汁、香醋、葱姜蒜、香草代替部分食盐调味。逐渐减盐比突然完全无盐更容易长期坚持。

  2.控制液体摄入

  稳定期的轻中度患者一般不需严格限制饮水量,但病情较重或水肿明显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限制液体摄入。日常饮食中的汤、粥、饮料、冰淇淋等都属于液体,应纳入总量计算。多数情况下,每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较为适宜。

  3.合理补钾与营养均衡

  心衰常用的药物会影响血钾水平,既可能导致高钾,也可能导致低钾。因此,不应随意补充钾制剂或盲目多吃高钾食物。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定期监测电解质。日常饮食还需保证蛋白质摄入,选择鱼、禽、豆类等优质蛋白,同时搭配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全谷物、坚果、低脂乳制品有助于维持整体营养平衡。

  4.减少不良饮食习惯

  高脂肪油炸食品、含糖饮料、加工肉制品会增加心血管负担,应尽量避免。饮酒会加重心脏损伤,烟草会影响血管和心脏功能,必须戒烟限酒。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

二、运动管理:动起来更健康

  1.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心衰患者并非不能运动,而是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快走、慢跑、骑车、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是良好选择。运动应在病情稳定期进行,避免在急性发作期或症状明显加重时锻炼。

  2.控制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以中等为宜。一般建议运动时能够正常交谈,但不能高声唱歌,这样的强度既能增强心肺功能,又不会增加过大负担。每次运动持续20–40分钟,包括热身和放松环节。每周累计达到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75分钟高强度活动,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患者可将锻炼时间分散到每天短时多次完成,避免一次过度疲劳。

  3.注意运动过程的安全

  运动前应做好热身,结束后进行拉伸和放松,防止心率和血压骤然变化。应避免在极端高温、低温或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运动。运动中若出现胸闷、头晕、气促、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及时联系医生。

三、自我监测:随时掌握身体变化

  1. 每日体重记录

  每天早晨起床后、如厕后、早餐前称体重,并记录下来。若体重在两天内增加超过2公斤,提示体内可能有液体潴留,应尽快联系医生。体重监测是发现心衰恶化的敏感指标。

  2.观察症状变化

  注意下肢水肿、夜间排尿次数增加、呼吸困难加重等表现。这些都是心衰可能恶化的信号。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汇报,便于调整治疗方案。

  3.定期复查指标

  心衰患者常需定期检查血压、血钾、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尤其在药物调整后,更应密切监测,以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药物与饮食的配合

  心衰的治疗离不开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等药物。饮食与药物的配合至关重要。例如,利尿剂会导致钾丢失,饮食上应适量补钾;使用醛固酮拮抗剂时,需避免过量摄入高钾食物。患者不应擅自停药或加药,更不能自行使用止痛药、消炎药等可能加重心衰的药物。

五、家庭与社会支持

  心衰管理不仅仅是患者个人的任务。家人应参与到饮食准备、体重记录、运动陪伴中来,共同营造健康的生活氛围。参加心脏康复小组或患者教育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知识和支持,增强坚持的动力。

六、出现危险信号时立即就医

  当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嘴唇发紫、心跳过快或不规则、晕厥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这些表现往往提示心衰急性加重或并发症发生,需要紧急处理。

结语

  心衰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饮食控制和科学运动并非复杂难懂,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细节管理。少盐饮食、适量控水、均衡营养、规律运动、每日监测、药物配合,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能有效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复发风险。坚持科学管理,患者完全可以拥有更加稳定和舒适的生活。

  (姓名:赵君丽;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心血管内科;职称:主管护师)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