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AIDC高负荷供电破局,果下科技IPO依托AI储能核心
时间:2025-10-10 16:03:01 来源:日照新闻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数据中心(AIDC)对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下,AI算力的迅猛增长已催生巨大电力需求,大型AI模型训练耗电量惊人,比如GPT-4单次训练需消耗约1.2亿度电,GPU功率密度大幅上升,对供电稳定性要求达到“零中断+毫秒级响应”的极高标准。

因此有数据显示,伴随AI技术快速进步及数据中心机架运算能力增加,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机架数目将达181.3百万个;全球数据中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预计从2024年的16.5吉瓦时增至2030年的209.4吉瓦时。国际能源署还预测,2025-2027年间中国数据中心及5G网络电力需求将持续攀升,电力消费占比有望从当前3%跃升至6%。
而传统数据中心供电系统难以满足这般需求,储能技术由此从可有可无的备用电源,转变为不可或缺的“核心能源管理者”,既要支撑超算负载波动,又要消纳绿色电力,确保AIDC稳定运行。在此背景下,“AI+电力能源”深度融合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果下科技作为储能行业领军企业,正以“AI+储能”为核心战略,引领行业变革。
果下科技敏锐捕捉到AI产业高能耗痛点与政策机遇,将“AI+储能”确立为核心战略,积极推动储能系统向智能化、平台化转型。

在技术架构层面,公司自主研发“云-边-端”能源监管架构,把AI技术深度融入储能系统全流程。从终端设备的数据采集,到边缘侧的实时分析处理,再到云端的全局优化调度,每一个环节都依托AI算法实现高效协同。这种架构能精准预测AIDC的电力负荷变化,提前调整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策略,有效平抑负载波动,确保电力资源高效利用,为AI产业提供稳定且持续的电力保障。
同时,果下科技聚焦能量管理优化、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级安全架构等关键技术方向,依托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机制,打造软硬件协同、云边端融合的自主研发体系。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调度决策、运行优化与风险防控等核心环节,持续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与自适应能力,推动产品在AIDC等多场景下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运行。

为更好适配不同场景的能源需求,尤其是AIDC这类高负荷供电场景,果下科技打造了SafeESS与HANCHUiESS双平台服务体系,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智能服务网络。
SafeESS平台聚焦大型用电场景,如大型AIDC、工商业园区等,融合边缘计算、云端协同与AI算法,构建“端-边-云”一体化智能架构。该平台具备高效、低延迟的数据处理能力,支持状态感知、故障预测、远程控制、策略管理等功能。针对AIDC对供电稳定性的严苛要求,SafeESS平台能实时监测电力系统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可迅速做出响应,实现毫秒级的故障隔离与修复,为AIDC提供稳定电力支撑,保障其不间断运行。

HANCHUiESS基于物联网技术与AI算法,实现系统实时监控与能效优化。虽然主要服务于中小场景,但该平台的技术理念与SafeESS一脉相承,同样具备强大的智能调度能力。并且,双平台均支持国内外独立部署,能灵活适配全球不同市场的法规与场景需求,全面保障数据安全与能源系统稳定运行,为果下科技拓展全球AIDC储能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凭借领先的产品性能与平台能力,果下科技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获得广泛认可。公司连续两年获评“十佳EMS供应商”“十佳综合能源服务商”“储能影响力智慧管理系统供应商”等行业奖项,还成功入选“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多项权威资质,研发实力与行业影响力持续增强。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公司采用“双品牌”战略,国内以“果下科技”品牌深耕本土市场,在无锡、保定、宜春等地布局智能制造与运维基地;海外以“HANCHUESS”品牌拓展欧洲、非洲、南美、东南亚、中东等市场,产品已出口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全球服务”三位一体的本地化交付与服务网络,为其在全球AIDC储能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向未来,果下科技将继续以AI技术为基石,进一步完善 “云 - 边 - 端” 协同架构,不断提升储能系统的预测能力、响应速度与运行安全性。公司将持续深耕智能调度、能量优化、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关键能力,推动储能系统在 AIDC、家庭、工商业、电网等多元场景中实现智能化、标准化、可持续运行。通过打造可复制、可运营、可盈利的智能储能解决方案,果下科技有望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其自身IPO后的发展开启更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