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果下科技深耕储能全生命周期,AI助力领跑行业优质赛道
时间:2025-10-10 16:06:51    来源:日照新闻网    

  数据中心作为推动人工智能革命的 “无声引擎”,正成为全球能耗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有预测显示,到 2030 年,全球AI的能耗需求甚至可能达到一个国家的总用电量,这一数据引发了人们对 AI 技术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忧虑。与此同时,电网作为现代能源系统的核心,也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用能需求持续攀升,另一方面,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固有的间歇性、波动性特点,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不小压力。

  世界经济论坛网站日前刊文指出,应对这一复杂挑战的关键在于“技术融合”,即AI技术与能源生产、储存及电网管理等协同互补,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数据显示,全球 12% 的能源组织已经在开发AI解决方案,73% 的能源组织正在试点或规划AI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AI技术的突破,正为储能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支撑。果下科技精准锚定“AI + 储能”战略,以全栈技术闭环构建核心竞争力,业务覆盖从家庭到电网级的全场景,在破解行业痛点的过程中,引领储能行业实现智能化跃迁。

  在储能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技术实力成为企业立足的根本。果下科技深刻认识到 AI 技术的核心价值,以 “云 - 边 - 端” 协同架构为核心,将 AI 深度融入储能系统的每一个环节,构建起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AI 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并从中挖掘价值,这一点在储能系统的电池管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果下科技借助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实现电芯级的精准健康评估,不仅让电池健康度预测精度大幅提升,为系统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更能通过科学的充放电策略优化,有效延长电池寿命,这对于降低储能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对储能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果下科技打造了包括 “Hanchu iESS” 在内的双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客户可以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从设备的生产、安装、运行到维护、退役,每一个阶段的数据都能实时呈现,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极大提升了运维效率。

  技术的突破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果下科技已获得多项核心专利与软件著作权,这些知识产权是公司技术实力的直接体现。同时,公司依托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机制,尤其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联合技术开发协议,成立储能热管理联合研发中心,专注于储能系统电池组的液冷及风冷创新、电池组轻量化及直冷技术等新产品、材料及工艺的研发。

  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公司筑牢了技术护城河,也让公司连续两年获评 “十佳EMS供应商”“十佳综合能源服务商”“储能影响力智慧管理系统供应商” 等行业重要奖项,彰显了行业对其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

  储能行业的发展,最终要回归到场景应用中。果下科技凭借 AI 算法强大的精准调度能力,打破了家庭储能与工商业储能之间的传统界限,实现了不同场景下储能系统的高效协同,让 AI 技术在多元化的储能场景中落地生根。

  在虚拟电厂建设这一前沿领域,果下科技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整合能力。虚拟电厂需要对分散的储能资源进行统一调度,以实现与大电网的灵活互动。果下科技的 AI 系统能够集成电网运行数据、气象预测数据、用户用电数据等多维信息,通过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实现多站点的协同调度。这不仅提升了虚拟电厂的整体运行效率,也为电网的削峰填谷、应急供电提供了有力支持,增强了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另外,因为算力中心等新型用能主体的能耗需求不断增长,如何为这些用户提供高效、经济的能源解决方案,成为储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果下科技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创新推出 “储能即服务(ESSaaS)” 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算力中心等用户只需按需选择果下科技的储能服务,即可享受稳定的能源供应和专业的运维支持。这种模式通过 AI 技术对能源使用进行优化,帮助用户实现能源成本的降低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推动用户从 “被动用电” 向 “主动增效” 转型。

  此外,果下科技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还广泛应用于电力侧、大电网侧等场景,无论是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服务,还是为工商业用户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和电价套利,其 AI 驱动的储能系统都能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全领域储能场景的覆盖。

编辑:冯雅楠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