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阳监管分局:深化金融赋能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10-16 16:28:1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玲 通讯员 昝金雨
2025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阳监管分局加压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做深做实银企对接活动,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着力破除金融服务“堵点痛点”,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强化监管引领,完善体制机制
高效运转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专班化运作+制度化保障+数字化监测”为核心,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搭建纵向贯通市县两级、横向联动12部门及28家银行机构的“1+18”工作专班体系,召开全市现场会、调度会、推进会12次,印发支持工作机制的10余个文件,通过建立区县专班、成员单位、银行机构三个“一把手”调度机制,开展分级分层工作调度,实现了工作网格化区域全覆盖、机构调度全覆盖、服务对象全覆盖。截至8月末,形成申报清单企业23.77万户,推荐清单企业21.20万户,全市“两张清单”数量稳居全省前2位。加大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培育,通过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发展民营企业首贷户2.10万户,首贷金额91.24亿元。
深化开展“行长进万企”活动。以“清单化推进、精准化对接、闭环化落实”为保障,动态调整并推送科技型企业、外贸企业、军创企业等8个民营企业清单至辖内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巡讲”“稳外贸、强信心、送服务”宣介会等活动,分行业精准搭建融资交流平台。落实收集问题、精准施策、高效反馈“三步工作法”,确保3个工作日内向企业正式答复,全程闭环跟踪问效,力争实现“一个覆盖、三个高于、四个提升”目标。
常态化推进“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以“政策宣传+数据赋能+双轨联动”为抓手,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完善“千企万户大走访·精准服务促发展”政策明白卡、产品明白卡,加大工作机制及惠企政策宣传力度。联动征信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结合“纳税清单”“水电气缴费清单”“银行拓展客户清单”进行交叉验证,有效筛选活跃企业信息,提升走访精度。通过“乡镇干部+银行专员”双轨走访模式,整合基层行政力量与金融资源,累计走访经营主体94.31万户。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为11.47万户次民营小微企业授信843.12亿元,累放贷款金额788.76亿元,累放贷款利率较协调机制运行前下降,较好地实现了“一增一减”的工作目标。
聚焦重点领域,扩面增量提质
发力扩面。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科技、商务等部门归集获取企业名录,重点走访高新技术、专精特新、链主企业及知识产权专利企业,动态调整并推送包保服务重点民营企业清单至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持续拓展包联企业覆盖行业领域。
发力增量。要求各支局及银行机构针对辖内重点企业建立对接帮扶工作清单,定期梳理企业融资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问题。组织召开包保服务重点企业政银企对接会,各支局因地制宜举办惠企政策宣讲、产融对接活动,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持续加大对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千方百计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建立“每周监测、定期通报”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全面压实辖内银行机构主体责任,截至8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065.85亿元,在全市各项贷款占比超40%。
发力提质。制定降低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成本工作方案,指导银行业机构完善负债成本管理机制,细化落实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优化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减少企业融资中间环节。同时持续实施减费让利,清理涉企不规范收费,规范管理与第三方合作行为,严厉打击不法中介违规抬高融资成本,促进民营企业融资价格稳中有降。
深化政策宣介,延伸服务半径
扩大“四送”范围。在前期整理的《南阳市深化推动“行长进万企”活动“四送”便企手册》《“五大金融”政策及产品服务手册》基础上,督促辖区内银行业机构完善“千企万户大走访 精准服务促发展”政策明白卡、产品明白卡,加大小微融协工作机制及惠企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知晓度,推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更精准、更务实、更有效。
丰富保险保障。建立出口贸易业务数据统计制度,加快推进保险公司参加“行长进万企”活动,构建“信贷+”和“保险+”综合服务模式,辖内保险公司结合民营、外贸企业需求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产品质量责任保险、关税保险、公路货运险等险种,提升企业服务质效。做好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工作,指导人保健康南阳中支积极对接市人社部门、社保中心构建“法定工伤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双轨保障模式,为用工民营、中小微企业构筑坚实风险屏障。
用好“互联网+宣讲”。制订金融政策及产品巡讲方案,组织辖内各金融监管支局及银行保险机构广泛参加,一期一主题邀请商务、科技、工信等部门积极参与,围绕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奖补政策、各银行机构特色拳头产品等开展宣讲,通过市融信平台直播宣讲现场,依托各区、县小微融协专班将直播码分享至企业,通过一键扫码线上参与,进一步提升金融政策、产品知晓度和服务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