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护理标杆 漯河市心血管病医院(市六院)构建现代护理服务体系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5-10-23 11:59:2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崔臻
护理工作是医疗体系的核心支柱,是医院服务品质的重要体现。漯河市心血管病医院(市六院)护理部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质量安全、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创新四大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构建了科学化、专业化、人性化的现代护理服务体系,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质量安全体系全面升级,筑牢患者生命防线
质量安全是护理工作的生命线。该院护理部以“零差错、零事故”为目标,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制度规范标准化:建立覆盖18项核心制度的标准化操作流程,针对用药安全、围手术期护理等8个高风险环节制定专项管理方案,年开展质控检查236次,隐患整改率达100%,确保护理行为全程可追溯、可评价。
质量管理科学化:创新应用品管圈(QCC)、根本原因分析(RCA)、PDCA循环等质量管理工具,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全过程、多维度、深层次追溯问题根源,及时识别并改进潜在系统性缺陷,推动质量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安全监控智能化:建立电子化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实现风险预警自动化,年处理预警信息158条,同时建立了“监测-评估-反馈-整改”闭环管理模式,确保问题及时有效解决,推动护理质量螺旋式上升。
专科建设成效显著,打造区域护理标杆
护理部聚焦专科能力提升,构建了“人才-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专科发展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护理品牌。
专科人才梯队化:实施“护理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累计培养国家级专科护士16人、省级专科护士52人,覆盖重症监护、伤口造口护理等7大专业领域,专科护士占比达35%,居全省同级医院前列。
专科技术前沿化:大力推动护理科研创新,开展PICC置管、CRRT等新技术12项,年完成疑难护理会诊38例,为构建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科服务延伸化:创新“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护士到家”项目年服务特殊群体(出院患者、慢性病患者、术后康复患者等)700余人次,覆盖全市5个区县,患者满意度达99.6%,切实打通了患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激发团队创新活力
护理部构建了“分层-分类-分阶”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队伍。
培训体系立体化:建立“新护士-骨干护士-护理管理者”三级培训体系,年开展专项培训68场,参训率达100%,选派8名护理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心脏专科护理、中医护理等前沿技术,在市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12人次,团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培养模式多元化:创新“理论+实训+考核”三维培养模式,年开展工作坊实践教学、情境模拟演练、案例研讨及线上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培训230余次,营造了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与良性竞争机制,全面提升了培训实效。
职业发展平台化:聚焦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精心搭建专业技能竞赛、教学授课能力评比、优秀护士评选等多层次、多维度人才培养展示平台,年选拔培养护理骨干30人,5人晋升中级以上职称,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5篇,护理人才梯队建设和团队综合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人文护理深化拓展,提升服务温度品质
护理部将人文关怀融入服务全流程,构建了有温度的护理服务体系。
服务流程人性化:打造“有温度的一站式管家服务”老年护理服务品牌,建立“院前前置化、院中精细化、院后延伸化”全程管理模式,年服务老年患者3500人次。同时完善出院随访制度,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康复指导和健康管理服务,让医疗关怀从院内延伸到院外,真正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的医疗服务闭环。
心理支持专业化:组建心理护理小组,通过举办沟通会、支持小组等形式,年开展心理疏导1200余人次,有效缓解了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培育积极治疗心态,充分彰显了现代医疗护理的专业价值与人文精神。
护患关系和谐化:全市首批创新开展无陪护病房服务模式(累计服务患者34例,床位日375天,满意率98.91%),推行“一科一品”“一病一品”优质护理服务,创新音乐疗法等特色护理50项,年开展健康教育、人文护理活动200余场,标杆科室患者满意度达100%。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漯河市心血管病医院(市六院)护理部将继续以患者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患者满意为目标,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创新护理管理模式,强化护理队伍建设,在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谱写更加绚丽的护理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