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浉河区:“旱养鸭”蹚出集体经济致富路
时间:2025-10-29 10:23:2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魏震
10月28日,走进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叶桥村蛋鸭旱养养殖示范园,数万只蛋鸭在宽敞的鸭棚内栖息,几名村民正忙着捡蛋、投料、清扫棚舍。

“以前村里养鸭子,又臭又脏,一下雨满地泥水,鸭子还老生病,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在此务工的村民刘桂林说,“现在可不一样了!鸭子住上‘新房子’,不下水、不沾泥,产蛋多、环境好,连我们干活都轻松了。村里有了产业,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谁还愿意往外跑?“ 刘桂林的话,道出了叶桥村不少村民的心声。

近年来,叶桥村立足实际,大胆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以“蛋鸭旱养”特色产业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生态、高效、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叶桥村下辖20个村民小组,以种植水稻为主,樱桃、草莓、板栗、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虽有一定基础,但整体产业仍显薄弱。长期以来,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常住人口逐年减少。过去,村里有少数农户散养蛋鸭,虽然收益不错,但是由于采用传统水塘养殖方式,不仅受天气影响大、产蛋率低,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2024年,村“两委”在确定发展蛋鸭养殖业后,经多方调研考察,最终确定了驻马店汝南县的“蛋鸭旱养”技术——鸭子全程在标准化大棚里养殖,不接触污水,吃得少、产蛋多、疫病少。为推动项目落地,叶桥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多方筹措资金,迅速启动蛋鸭旱养示范园建设,实现了当年谋划、当年建成、当年见效。目前,园区一期、二期共占地50亩,建有标准化养殖大棚7座,养殖蛋鸭共3万余只,日产鸭蛋约5000斤,预计年收入至少120万元。项目运营平稳,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已吸纳12名本村村民长期务工,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有效带动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通过‘支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我们实现了强强联合、密切协作,由公司统一提供鸭苗、饲料、技术,并负责鸭蛋回收和销售,降低农户风险,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持续增加。”叶桥村监委会委员王泽良介绍,村里将筹建标准化蛋品、鸭货加工厂房,延伸产业链,推动从“卖鲜蛋”向“深加工”“精加工”升级,全力打造叶桥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