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指尖上的非遗编织乡村新韵
时间:2025-10-22 15:33:1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刘姗姗 潘娟
在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有这样一位手艺人,她用一双巧手、一把篾刀,将平凡的竹子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她就是篾匠刘燕。作为郝堂“八大匠”之一,篾匠不仅传承着古老的技艺,也为郝堂的文化旅游增添了独特魅力。
走进郝堂村充满豫南风情的建筑中,刘燕的篾匠铺格外引人注目。铺子不大,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竹编作品,从日常生活中的竹篮、竹篓,到精巧的竹编摆件,每一件都凝聚着刘燕的匠心与智慧。
“篾活讲究的是耐心和细致。从选竹、破竹、去青、分层等,再到最后的编织成型,每一步都马虎不得。篾匠看似简单,实则讲究‘一削、二破、三刮、四编’。比如破篾,要把一根竹子分成几十根薄如蝉翼的篾条,全靠手腕的巧劲;编织时经纬交错,稍有偏差,整个器物就会变形。”刘燕说。
随着篾刀上下翻飞,刘燕手中的竹子很快变成了宽窄均匀、光滑细腻的竹篾。随后,她将这些竹篾穿梭交织,让它们逐渐有了形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门传统手艺曾一度面临困境,然而刘燕却始终坚守着这份热爱。
“我们家从太爷爷辈起就靠篾匠手艺讨生活,那时候竹篮、竹筛是家家户户的必需品。现在机器生产的东西多了,但老手艺里有温度,有老一辈传下来的精气神。我们守着这门手艺,不仅是谋生,更想让子孙后代知道,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丢。”这是刘燕的坚持,也是她的信仰。
为了让篾匠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刘燕在传承的基础上还积极尝试创新。她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竹编作品中,开发出了一系列既实用又美观的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我们把竹器加入传统特色和创意,改编了收纳盒、灯具、扇子等工艺品融入居家生活。还举办了实践体验课,让孩子们从小感受竹编的乐趣。同时,走进校园把篾匠课搬进课堂,让孩子们亲手触摸传统,希望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匠心的种子,希望有一天,篾匠手艺能像非遗剪纸、刺绣一样被更多人所欣赏和熟识。”刘燕说。
如今,刘燕的篾匠铺已经成为郝堂村的热门打卡点,每逢节假日,都会有许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竹编制作。刘燕表示将一直坚守下去,让竹子的清香和匠人的温度,飘得更远。
在郝堂,像刘燕这样的非遗手艺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坚守与传承,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