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授抗湿晚播技术 夯实小麦高产基础
时间:2025-10-22 17:06:4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进入10月,我省阴雨天气持续,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重,土壤水分过度饱和,致使今年小麦播种明显推迟。为应对这一挑战,10月21日,河南省优特产业科技支撑计划“小麦种粮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组在长葛市成功举办了小麦抗湿晚播栽培技术培训会,旨在通过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确保来年小麦高产稳产。

此次培训会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精心组织,邀请长葛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的相关领导,以及河南农业大学孙炳剑教授、河南省农科院资环所李丙奇副研究员、杜西河博士等多位农业专家,为长葛市120余名种粮大户、合作社代表和农技人员提供了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

培训会上,河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专家李丙奇副研究员深入分析了当前田间土壤的实际状况,指出由于持续阴雨,土壤中的磷肥和钾肥流失严重。他建议采取三沟排水法尽快排出田间积水,并在土壤水分降至80%以下时及时进行深翻和旋耕作业。同时强调在施肥时应偏施磷钾肥,以补充土壤流失的养分。

杜西河博士则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种植户详细介绍了小麦抗湿晚播的栽培技术。他指出,“晚播不等于不高产”,充足的底墒反而为来年小麦高产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晚播小麦,他提出了“四补一促”的关键技术措施:一是选用半冬性或偏春性品种;二是合理密植,根据晚播天数适当增加播量;三是注意播种深度,控制在2-4公分,避免过深导致出苗缓慢;四是增施底肥,确保养分充足;五是全程强化管理,以促为主,确保弱苗转壮。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博士生导师孙炳剑教授则重点讲解了小麦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他提醒,土壤湿度偏高会增加根茎类病害的发生风险,必须严格落实拌种包衣措施,采用“杀菌剂+杀虫剂+生长调节剂”的复合拌种方案,以精准防控苗期病虫害,并促进植株生根分蘖,提升抗逆能力。此外,他还针对连阴雨后可能发生的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害,提供了及时的防治建议。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有效解决了他们在小麦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会后,专家们还与种植户建立了微信群,以便为后续小麦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全程解答和指导。
此次小麦抗湿晚播技术培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长葛市的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小麦高产稳产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河南省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