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关注 > 正文
老祖宗的这些话,每个字都是经典,读懂看透人性受益终身
时间:2025-10-23 17:32:11    来源:    

  从竹简刻字到口耳相传,老祖宗留下很多俗语箴言,这些箴言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在千百年岁月淘洗中沉淀为穿透人心的智慧结晶。它们如同镌刻在文明基因里的生存密码,看似带着烟火气的朴素表达,实则将人性的复杂肌理、处世的本质规律掰开揉碎,藏进字字句句的褶皱里。读懂这些话,不是要承袭陈旧的世故,而是要在古今相通的人性光谱中,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坐标,让每一次通透的领悟都成为终身受益的生命养分。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质,集中体现在双眼之中;一个人的骨骼体貌,完整呈现在面部之上。

  我认为,这句话讲的是“内在”与“外在”的关联。人的精气神是内在的、无形的,但会通过最灵动的眼睛透射出来——眼神的清澈或浑浊、坚定或闪烁,往往直接反映内心的状态。而骨骼结构是身体的框架,支撑起整个面相,它的匀称、端正与否,也常被视为体质与气质的基础。它提醒我们:修养不应只注重外在修饰,更要由内而外下功夫。内心充实、正气浩然,眼神自然明亮;举止端正、持身以正,仪态自然庄重。真正的气质,是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这句话的意思是:清澈与浑浊容易分辨,邪恶与正直却难以辨别。

  我认为,这句话点出了识人之难。水的清浊、物的好坏,通过外表就能直接判断;但人心的邪正,却往往藏在言行背后。坏人可以伪装成君子,满口仁义道德;好人可能因直率而显得不近人情。真正的区别在于动机和本质,这需要时间和世事去检验。它提醒我们:看人不能只看表面,不要轻信一时的表现。观察一个人要看他长期的行为,尤其在利益关头、无人注视时的选择,才能逐渐看清其内心的正直与虚伪。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辨别一个人是邪恶还是正直,首先要观察他行为举止中的动态细节。

  我认为这句话点出了识人的关键方法:不能只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静”指平时状态下的言谈表象,“动”则指在具体事件、利益关口或突发情况下的真实反应。心术不正的人可以伪装平静,但一旦行动,其动机、分寸和习惯就会暴露本质。观察他如何对待弱者、处理利益、面对压力,比静态的承诺更能显明内心。它提醒我们,时间与事实是检验人品的最好标准,在长期共事和关键时刻的观察中,邪正自现。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

  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岳若有缺损却始终不崩塌,全因有坚硬的岩石作为支撑。

  我认为,这句话用山的稳固比喻人与事的根基。山之所以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并非靠表面的泥土草木,而是深层的岩石在起决定性作用。同样,一个人能经受住挫折,靠的是内在的坚定信念或扎实能力;一个家族、国家能长久延续,靠的是根本的制度或文化。它提醒我们:不要只关注外在的繁华与修饰,而要重视内在根本的夯实——真正的力量,永远源于那些沉默却坚实的“磐石”。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这句话的意思是:文人品评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有清高与庸浊的分别。

  我认为,这句话讲的是观察人品的关键在于“神韵”。文人看人不止看外表言行,更看重内在透出的精神境界。“清”指品格高洁、心思澄澈,如山泉般通透坦荡;“浊”指功利世故、内心杂念多,如浊水般混沌纠缠。这种气质虽无形,却会从眼神、谈吐、选择中自然流露。它提醒我们:修养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要打磨内心——精神清朗的人,即使沉默也自带风骨;内心浑浊的人,纵然精明也难掩俗气。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

  这句话的意思是:静止时像萤火虫的光一样闪烁不定,行动时像流水一样浮滑无根,这种人工于心计而偏爱邪僻之道。

  我认为,这句话描绘了一种虚伪巧诈的品性。萤火之光微弱飘忽,比喻其静处时眼神游移、心思隐蔽;流水无根,比喻其行事圆滑随势,缺乏原则。这种人看似聪明机巧,实则将才智用于不正当之处,热衷投机取巧。它提醒我们:观察人要看其本质——真诚者神定气稳,言行一致;而奸猾者虽表面灵动,却无内在定力,终难信任。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

  这句话的意思是:眼睛是面部的深渊,若不深邃就显得不清澈;鼻子是面部的山峦,若不高耸就显得不灵秀。

  我认为,这句话以自然景物比喻面相,强调眼睛和鼻子对一个人精神气质的关键影响。眼睛如“渊”,深则藏神,透出内心的清明与厚重;浅则神散,显得浮躁。鼻子如“山”,高则挺拔,赋予面部立体与朝气;塌则滞涩,弱化整体神采。它并非单纯谈论外貌美丑,而是指向内在修养的外显——眼神的沉淀反映心境的澄明,鼻梁的端正暗含意志的坚定。古人观相,实则是由外窥内,重在其传递出的生命能量与精神格局。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稻谷脱去外壳成为米糠,而谷米的精华依然存在,这就是“神”的真正含义。

  我认为,这句话用碾米作比喻,生动说明了外在形式与内在精髓的关系。谷壳如同人的形体、容貌等外在表现,糠是加工后剥离的表层,而“髓”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核心——即人的精神气质。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神”不在皮相,而在剥离外在浮华后依然存留的内在底蕴。无论外貌如何变化、处境如何变迁,一个人内在的修养、智慧与风骨才是其根本。这提醒我们修心重于修形,当不断沉淀生命的“髓”,而非执着于易逝的“糠”。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神骨为相之本,而气色为神骨之标。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骨骼格局是面相的根本,而外在的气色则是这种内在根本的外在表现。

  我认为,这句话揭示了观察一个人的层次:内在的“神”与“骨”是根本,如同大树的根与干;而“气色”则是枝叶,会随着健康状况、情绪起伏短期变化。它提醒我们,看人要看根本——真正可靠的是深厚的精神和端正的骨相,而非一时的红润或憔悴。修养自身也是如此:与其修饰面色,不如修炼内心;根本稳固了,外在自然会流露出从容正派的气象。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

  大命固宜整齐,小运亦当享泰。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基本面相如同先天命格,应当端正协调;而一时的气色则如同后天运势,也需亨通安泰。

  我认为,这句话用“命”与“运”的关系来比喻面相的稳定性和气色的变化性。“面部”指五官骨相的基本格局,是相对稳定的基础,如同天命,需要端正和谐;而“气色”则反映临时的状态,如同运势,以红润明亮为佳。它提醒我们:既要重视根本的修养(如心性、健康)来维持良好的基本格局,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状态,让“命”与“运”相互促进——根基稳了,临时状态才好;临时状态好了,又能反哺根本。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荣华难以持续,财富难以满足。

  这句话的意思是:辉煌和富贵很难长久保持,而人对财富的渴望又永远没有尽头。

  我认为,人生无常,今天可能春风得意,明天就可能时运逆转。历史上有多少豪门兴衰,就连帝王将相也难逃这个规律。

  只是人性是贪婪的,往往在得到之后想要更多。赚了十万想百万,有了百万追干万,这种追逐本身就像喝海水解渴,越喝越渴,永远填不满内心的空洞。

  财富并不是人生唯一目标,而应更注重家庭、健康、自我实现,在物质之外培养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如此,才能避免成为贪欲的奴隶,活出从容和自由。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权力难以长久,地位难以巩固。

  这句话的意思是:再大的权力终会消散,再稳固的地位也难永恒不变。

  我认为,权力和地位本质是外界赋予的,而不是自我完全可控的。依赖权力的人,往往陷入两种困境:一是权力会让人盲目,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最终决策脱离实际;二是权力依赖外部条件,一旦环境变化,权力就像沙堡般崩塌。

  所以说,别迷恋头衔和职位,那些都是暂时的包装。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建立真诚的关系网,培养豁达的心态。

  靠实力赢得尊重的人,即使失去位置,依然被人铭记;而靠权力压人者,一旦失势,只剩苍凉。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健康难以买来,青春难以永驻。

  这句话的意思是:健康这东西,有钱也未必能换来;青春这回事,再用力也留不住。

  我们总以为,只要努力赚钱、好好保养,就能把健康和青春牢牢握在手里。可现实往往是:有人花大把的钱买保健品、做医美,却照样躲不过疾病的突袭和年龄的增长。它们更像是指缝里的水,不管握得多紧,终究会一点点流走。所以,要把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别等健康亮了红灯,才想起平时该多运动、少熬夜;别等青春彻底走远,才后悔没有大胆活过、热烈爱过。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份体验,都是谁也拿不走的财富。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真情难以得到,贪念难以消除。

  这句话的意思:纯粹的感情往往可遇不可求,而人的贪婪却总像野草一样难以根除。

  我们对真情的渴望常常落空,因为真诚需要双向付出、时间沉淀,甚至一点运气,现实中利益算计或世事变化都容易让它变质。而贪念天生扎根在人性里,总想要更多财富、更完美的关系、更高的地位,得到了又怕失去,于是不断追逐,躁动难安。

  我认为,与其困在求而不得的痛苦里,不如修炼一颗知足的心。真情来了,用心守护;贪念浮起,提醒自己适可而止。生活的圆满,从来不是拥有最多,而是守住那些真正值得的东西。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我认为,老祖宗的这些话,字字是经验的沉淀,句句是人性的注解。它们或许带着旧时光的印记,却在每一个时代都能为迷途者指引方向。我们读懂这些经典,不是要成为世故的“老江湖”,而是要拥有看透本质的通透与坚守本心的定力。当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遭遇困惑,在人生选择前感到迷茫,不妨回望这些古老的箴言,从中汲取受益终身的生存智慧与精神力量。(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古陶瓷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古玉珠玛瑙文化研究委员会会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 刘一田)

编辑:冯雅楠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