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多措并举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保障群众健康
时间:2025-10-27 11:12:4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孙晓兵
近日,记者从平顶山市卫生健康委采访时获悉,近年来,该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努力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使平顶山市荣获了全国首批医疗应急重点城市、郏县全国首批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宝丰县医疗健康集团获评全国十佳管理创新医共体等荣誉称号。
强化投入保障,夯实乡村医疗基层基础
一是建强市级“龙头”。平顶山市一院新院区、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提档升级等项目建成投用。加强与省内外优质医疗机构合作,共建上海中医药大学平顶山医院。二是打造县级“枢纽”。投资36.4亿元、建设县级医疗卫生项目39个,基本实现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部新建、扩建一遍。三是做实乡镇“节点”。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中医馆实现全覆盖,提前完成省定目标。四是筑牢农村“网底”。投资1.2亿元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914个、实现全覆盖,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占比达91.6%。五是畅通人才下沉“通道”。依托市级医院、县域医共体,下派206名医务骨干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对口帮扶,实现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深化改革创新,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集团化、一体化管理,不断强化县级能力、提升基层服务、拓展诊疗范围、规范诊疗秩序,县域就诊率达到90%,郏县、宝丰县、汝州市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已超过65%,全国医共体建设总结交流会和片区经验交流会先后在该市召开。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大胆创新。建设218个24小时应诊长明灯卫生室,着力解决群众“夜间就诊难”问题。郏县、宝丰县探索实施“县招乡用、乡聘村用”,着力破解基层医疗人才短缺难题。实施“外聘专家”,每年投入1200万元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到该市坐诊、手术带教,减轻病人负担。舞钢市把132个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打包成一个专项债项目,投入资金3500万元,有效破解了村卫生室建设“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三是强力推进集采药品下基层。全市112个乡镇卫生院和2562个村卫生室全部配备集采药品,实现集采药品进基层全覆盖。实施近2个月已为群众节省医药费用和医保基金3000多万元。
突出便民惠民,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步伐
一是提速“急诊”。依托县级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危急重症“五大中心”,织密覆盖城乡的标准化急救站点,率先在全省推行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全覆盖工作。二是推广“云诊”。建设连接市、县、乡、村医疗机构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资源融合与数据共享。在县域全面推广检验、病理、心电、影像、消毒供应和远程会诊六大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报告共享、结果互认。同时谋划实施“会行走的胶片”,让群众方便就医。三是做优“就近诊”。通过“以科带院”“科主任下乡”“院科共建”等形式,深入开展城乡对口支援。配置云巡诊车65台、远程会诊一体机1349台,“村头问诊、云端看病”逐步成为该市乡村新风景。
促进医防融合,推动乡村医疗关口前移
创新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提升、重大慢性病防治、儿童青少年明眸皓齿、脊柱侧弯筛查干预4个专项行动,完善医防结合、协同推进机制。一是实现慢病防治“全域覆盖”。聚焦“三高同治、七病共管”(“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炎、肿瘤”七种重大慢性病),实施全人群全周期“防、筛、诊、治、管”健康服务管理,今年,利用2个月时间,免费为群众开展体检266.6万人,全面完成常住人口重大慢性病筛查,发现重大慢性病53.8万人次,并按照“一人一诊疗方案、一人一随访方案”标准,精准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二是保障儿童青少年茁壮成长。累计开展全市幼儿和中小学生视力筛查、脊柱弯曲异常筛查126.7万人次,发现近视34.8万人、脊柱弯曲异常1.7万人,及时开展针对性干预治疗。立足于“防”,并要求全市中小学校要实现劳动实践基地全覆盖,探索配备“标准黑板”、护眼灯、可调节座椅、坐姿矫正器、午睡躺椅等,全力改善教室和教学设施视光条件。三是推动家庭医生“签而有约”。建立健全“专家指导团队+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工作体系,推动市县两级专家团队下沉乡村开展服务,坚持资金分配与绩效考核挂钩,有效防止“签而不约、为签而签”现象发生。提高全民签约率,确保老年人、儿童、慢性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签约全覆盖。
坚持多措并举,全面开展健康鹰城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新建14家医养结合机构,68家养老机构、111家日间照料中心均与医疗机构全签约,依托村卫生室建设1000个残疾人康复站,努力为老弱病残特殊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二是强力推动全民健身。建成一批城市公园、街角游园,开放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场馆,广泛开展健步走、慢跑、垂钓等群众性体育活动,营造全民健身、科学健身良好氛围。三是着力打造健康环境。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幸福河湖创建、城区十八溪塘治理、冬春绿化等行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市县联动进行大规模病媒生物集中消杀机制,更好地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