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鹤壁 > 正文
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霜降时节文化浸润 校园绽放节气新韵
时间:2025-10-27 15:05:21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张丽娟

  随着秋叶缤纷、气温渐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悄然而至。为引导学生感受时节变化、传承中华传统节气文化,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体系统近日组织开展系列“霜降”主题活动,通过手抄报创作、物候观察、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千年节气智慧在校园焕发新生。

  手抄报绘韵味,童心解读霜降之美

  示范区多所学校教室里,一场“我笔下的霜降”手抄报创作活动火热展开。学生们以画笔为媒,将节气知识转化为创意作品:有的用工整字迹誊抄“霜降三候”(豺狼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释义,并配以生动插图;有的用彩铅描绘柿子树下丰收场景,展现“霜降吃柿子”的民俗;还有的将“补冬不如补霜降”的养生常识与节气民谚结合,设计出特色版式。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既是节气知识的汇总,更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表达。

  物候观察探奥秘,实践感悟自然之道

  科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化身“自然小侦探”,带着“银杏叶缘何先黄”“无花果与梧桐落叶为何有先后”等问题,开展物候观察。他们手持记录板,定点记录树木叶色变化、落叶进度及草叶露珠凝结情况。明志小学学生则在老师带领下走进菜地,观察植物生长特征并详细记录。通过实地探究,学生们将“不违农时”的古训从书本概念转化为具象认知,深刻理解了节气与自然规律的紧密关联。

  主题班会论古今,思辨传承文化之根

  在“霜降”主题班会上,老师们通过PPT展示南北方霜降习俗差异,引导学生探讨地域文化特色。随后,学生们围绕“霜降的‘降’是降临还是沉降”“古人为何在霜降登高望远”等问题展开讨论。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们不仅明晰了节气与自然、农事、人文的深层联系,更思考起“现代生活中如何传承节气文化”的命题。有学生提出:“我们可以用短视频记录霜降美食,让更多人了解传统习俗。”

  据悉,此次“霜降”主题活动是示范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实践。通过将知识传授转化为文化浸润与生命教育,学生们在体验中成为节气文化的传承者与实践者。活动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传统节气的理解,更潜移默化地培育了其亲近自然、热爱劳动、品味生活的素养,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

  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挖掘节气文化内涵,创新教育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