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旅五年蝶变 “宛美”亮眼
时间:2025-10-28 15:27:35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赵显志
10月28日,南阳市高质量完成 “十四五” 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文广旅局专场)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过去五年南阳文旅实现深度融合与提质增效,2024 年接待游客达 9540.8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750.1 亿元,较 2019 年分别增长 27.6%、53.6%,预计 2025 年底将实现 “接待游客破亿人次、收入达 850 亿元” 的双突破。

文化事业繁荣:精品创作与惠民服务双线出彩
“文艺创作与公共服务的双向发力,让文化自信深深植根于群众心中。” 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永亮在会上介绍,五年间南阳推出《丹水颂》《医圣仲景》等一批精品力作,其中《丹水颂》不仅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 9 周年之际赴京汇报演出获圆满成功,《医圣仲景》在武汉演出时线上观看量超 60 万人次。大调曲子《彩礼风波》更入围全国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彰显南阳文艺创作的硬核实力。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同样亮点纷呈。市博物馆、文化馆等场馆建成后迅速成为 “网红打卡点”,7 个公共文化新空间获评国家级典型案例。通过 “舞台艺术送基层” 1.65 万余场、公益电影放映近 30 万场次、年均开展惠民活动 1.4 万余场,实现超千万人次的文化普惠覆盖。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等数字化服务与场馆延时开放举措,让群众文化获得感持续提升。
遗产保护:考古突破与活态传承交相辉映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阳五年间累计争取省级以上文物保护专项经费 1.77 亿元,建成全市文物综合监管平台。考古领域捷报频传:黄山遗址入选 2021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方城八里桥夏文化发现获评 2024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闻,瓦房庄汉冶铁遗址跻身中国古代矿冶遗址申遗预备名单。

博物馆体系日趋完善,现有 31 家博物馆馆藏文物 10 万余件,市博物院升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渠首遗珍” 展览入选国家级主题展览推介项目。非遗传承更显活力,77 家非遗工坊年均开展传承活动 7700 余场,社旗传统布艺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内乡非遗技能培训项目斩获全球减贫案例奖项,民俗体验成为旅游新风尚。
产业融合:新项目新业态撑起发展骨架
卧龙岗文化园、医圣文化园一期等重点项目相继投用,带动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达 226 家,15 家 A 级景区年收入超千万元。医圣文化园推出的 “医圣奇妙游” 活动,通过 “四圣” 巡游、五音健身操、数字光影秀等沉浸式体验,国庆期间吸引大批游客打卡,成为文旅融合典范。
品牌创建与业态创新同步推进。内乡县获评省级文旅消费示范县,五朵山蓼花汀民宿跻身国家甲级行列,南阳府衙休闲街区入选全省十佳消费新场景。卧龙岗《飞龙会》、邓州《又见宋金》等演艺项目广受好评,七峰山夜游、溪谷咖啡等新业态精准契合年轻消费需求,中医药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更擦亮了康养旅游品牌。
品牌传播:线上线下唱响 “三顾南阳” 名片
依托 “四季游南阳”“世界月季博览会” 等特色活动,南阳探索出 “活动聚流量、矩阵扩声量” 的传播路径。连续三届月季博览会短视频播放量破 2 亿,新媒体矩阵发布讯息 1.5 万余条,总浏览量超 5 亿人次,“我为南阳文旅上分” 等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达 980 万次。2024 年五一期间,南阳跻身全国小众旅游城市前五名。

主动融入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品牌体系,南阳赴京津冀、武汉等客源地开展推介 20 余场,文旅资源亮相央视 150 余次,在全国重要交通枢纽投放宣传内容,让 “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品牌深入人心。

展望“十五五”,南阳将锚定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健康养生之都的战略目标,实施“宛美”旅游战略,做好文化、山水、月季、康养四篇文章,全面提升南阳文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真正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阳实践新篇章贡献更加强劲的文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