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关注 > 正文
老兵筑馆传薪火 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展览馆焕新开放 豫西红色地标点亮时代光芒
时间:2025-10-30 16:53:1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鑫 徐文正

  10月28日上午,洛阳市伊川县江左镇东周村红旗招展、暖意融融。由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郭武军自费筹建的“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展览馆”,在历经数月改造升级后,迎来“焕新开馆”揭牌仪式。屋顶上镌刻着“人民工兵”鎏金大字熠熠生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四师退役老兵代表、友好协作单位及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座红色地标开启“展红色历史、育退役军人、传精神火种”的新征程。

  现场直击:老物件诉忠诚,仪式燃情怀

  揭幕仪式上,首先,陆玉杰老战士将他亲手制作的运20、空警600模型郑重捐赠,随后,各友好单位负责人与郭武军共同揭下“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展览馆”牌匾上面的红绸布,红色绸布落下的瞬间,现场掌声雷动,百余名老兵身着旧军装敬礼,眼中满是对峥嵘岁月的深切眷恋与无尽自豪。

  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陈东林在致辞中指出:“此次焕新揭牌,既是对展馆过往红色教育成果的肯定,更是为全省退役军人打造了一处‘忆军旅、守初心、建新功’的精神阵地。”仪式尾声,全体人员面向国旗庄严宣誓,铮铮誓言与展馆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标语相映,成为当天最动人的红色注脚。

  展馆焕新:800㎡沉浸式空间,“解锁历史课堂”

  “改造后不仅能看文物,还能‘听’历史、‘走’征程!”71岁的郭武军热情洋溢地向参观者介绍展馆新貌。此次升级后,展馆面积从210㎡扩至800㎡,以“忠诚铸盾·隐姓荣光”为主题,划分“部队组建”“两弹一星”“三线攻坚”“退役军人精神传承”四大展区,馆藏文物从560件增至860件,新增的300余件展品中,既有战士们用过的“带血钢钎”“冻裂搪瓷缸”,也有工程兵总部颁发的嘉奖令、816地下核工程施工蓝图等珍贵史料。

  最引人驻足的是多媒体沉浸式展区:沙盘模型精准还原甘肃酒泉导弹发射基地导流槽结构,循环播放的纪录片里,战士们在零下30度青海海晏“用算盘算工程数据”的场景,让年轻参观者直呼“读懂了‘两弹一星’背后的硬骨头精神”。新增的“退役军人研学角”还设置了“军旅记忆墙”,供退役老兵留下服役故事,成为展馆与退役军人情感联结的新纽带。

  历史回眸:21载转战,铸就“两弹一星”背后的“隐形功勋”

  “这支部队,是国防建设的‘开路先锋’,是‘两弹一星’的‘幕后筑路人’。”提起工程兵五十四师,郭武军的语气满是自豪。1961年4月,这支部队奉中央军委之命在洛阳周公庙组建,此后21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布西北戈壁、西南深山、华北高原。

  在“两弹一星”工程建设热潮中,他们转战南北,扛起重大国防工程建设重任:在甘肃酒泉,顶着风沙建起导弹发射塔地基,为“东方红一号”升空筑牢根基;在新疆马兰,钻进沙漠腹地挖掘核试验地下工事,中暑倒下时仍紧抱施工图纸;在青海海晏,于零下30度的严寒中用算盘计算工程数据,在荒漠草原上建起核武器研制“秘密基地”。

  21载风餐露宿,他们以“忠诚于党、巩固国防、甘当无名英雄”的信念,用青春与热血为国家国防安全筑起“铜墙铁壁”。“他们干的是‘惊天动地事’,做的是‘隐姓埋名人’,这份功勋,该被永远铭记。”郭武军说。

  赤子情怀:退役老兵自费筑馆,为老部队“留住记忆”

  说起郭武军与工程兵五十四师的缘分,始于1972年。那年18岁的他参军入伍,成为部队施工连队的一员,负责洞库灯光保障与风钻保养。在八一六地下核工程施工的日子里,他见过战友们为抢工期压下探亲假条,见过炊事班班长把热气腾腾的面条送到坑道里让带病不休息坚持施工的战友吃,这些画面,成了他心底永远的牵挂。

  1977年退役后,郭武军回到东周村,带领乡亲们外出打工,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但“为消失在编制序列里的老部队留点纪念”的念头,始终在他心中萦绕。2020年,67岁的他不顾亲友反对,下定决心自费建馆:“我是工程兵五十四师的兵,得让这支部队的故事传下去。”

  为收集当年部队的老物件,他带着干粮跑遍大半个中国:在北京,从老首长手中接过第一份部队组建文件;在三门峡,从95岁老兵李秉德家中取回珍藏50多年的立功证书和当年司令员颁发的任命书及当医生时使用的手术剪子;在重庆816工程旧址,顶着40度高温找回战士们用过的铁锹。4年时间,他花光毕生积蓄,行程超3万公里,终于集齐860件实物与史料。“每一件文物都是老部队的‘活记忆’,再苦再累,值!”郭武军的眼里闪着光。

  精神传承:5万余人次打卡,红色基因代代传

  此次“焕新开馆”,让展馆实现从“红色教育阵地”到“退役军人专属课堂”的升级。截至目前,展览馆已接待参观者超5万人次,此次升级后,北京、南京、信阳、重庆等地的退役军人研学团队已预约来访。郭武军站在新揭牌的牌匾前,眼神坚定:“我要把展馆打造成老兵的‘精神娘家’、退役军人的‘初心课堂’,让‘两弹一星’精神和军人担当,在新时代继续发光。”

  夕阳下,“人民工兵”四个大字在余晖中熠熠生辉,展览馆的灯光温暖明亮。这座深植于乡村里的红色地标,让红色历史可感、退役军人有归、精神火种永续。

编辑:王丽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