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时间:2025-10-28 14:51:56 来源:河南经济网
【查看证书】
牙周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不容小觑。第四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 35 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牙石检出率超 90%,牙龈出血检出率超 80%,这意味着牙周炎已成为口腔健康领域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牙龈健康专家共识》指出,我国是牙周疾病高发国家。那么,牙周炎究竟有哪些危害呢?我将依据最新指南与专家共识,从口腔局部与全身健康两方面,为大家阐述牙周炎的危害。
口腔局部危害:
一、牙周组织破坏:咀嚼与美观的双重打击
牙周炎初期,炎症悄无声息地侵蚀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组织。牙槽骨作为牙齿的 “地基”,一旦遭受炎症侵袭发生吸收,牙齿便如同失去稳固根基的高楼,逐渐松动。咀嚼功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随着牙齿松动加剧,患者难以正常咀嚼食物,不仅食物消化吸收受干扰,还可能因只能选择软烂食物,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若牙周炎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牙齿脱落的悲剧最终会上演。这不仅严重损害口腔美观,还会影响发音功能,给患者心理带来沉重负担,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二、牙龈出血与疼痛:日常困扰的源头
牙周炎早期,牙龈炎症明显,表现为红肿、充血,此时牙龈极为脆弱,刷牙、咀嚼硬物甚至轻轻触碰,都可能引发出血。当炎症进一步恶化,患者会感受到牙龈疼痛,尤其是进食冷热酸甜等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剧,给日常生活和饮食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体验。
三、口臭:社交自信的 “杀手”
牙周炎患者口腔内细菌大量滋生,这些细菌在分解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时,会释放出难闻气味,引发口臭。口臭如同无形的屏障,阻碍患者正常社交,使其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自卑心理,不敢自信交流,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对患者的社交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四、牙缝增大:清洁难题与美观隐患
牙周炎导致牙龈萎缩,牙龈乳头消失,牙缝逐渐增大。这不仅破坏牙齿美观,还使得食物嵌塞问题愈发严重。增大的牙缝为食物残渣提供了 “避风港”,日常口腔清洁手段难以彻底清除,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加重口腔卫生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全身健康威胁:口腔炎症
一、心血管疾病:炎症引发的血管危机
牙周炎患者口腔中的细菌及其产物会悄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触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如 C -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等大量释放,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几率随之上升。研究表明,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紧密相关,口腔细菌感染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脂质沉积等机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严重威胁心血管健康。美国心脏协会数据显示,牙周炎患者患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增加 20% - 50% 。
二、糖尿病: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长期偏高,口腔内环境利于细菌滋生,使得患牙周炎的风险大增,是普通人的 2.1 - 3 倍 。而牙周炎一旦发生,其炎症状态又会导致血糖波动,加剧胰岛素抵抗,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难上加难。血糖控制不佳反过来又加重牙周炎病情,二者形成恶性循环。此外,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炎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三、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细菌的肺部 “侵袭”
牙周炎患者口腔内细菌容易在睡眠等情况下,随着唾液或呼吸进入呼吸道。这些细菌一旦进入肺部,可能引发肺部感染,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对于本身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牙周炎的存在无疑是雪上加霜,会加重病情,延长治疗周期,影响康复效果。
四、消化系统疾病:肠道微生态的 “搅局者”
口腔中的细菌可通过吞咽进入胃肠道,破坏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引发胃炎、胃溃疡、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同时,牙周炎导致的咀嚼功能下降和消化不良,影响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进而波及全身健康,从口腔到肠道,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着人体正常的消化和营养摄取。
五、妊娠不良:对母婴健康的潜在威胁
患有牙周炎的孕妇,孕期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的风险显著升高。牙周炎产生的炎症因子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胎盘功能,对胎儿健康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早产和低体重儿出生后,患病风险增加,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对社会公共卫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孕妇若患有中重度牙周炎,早产风险增加 2 - 7 倍,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升高 。
总之,牙周炎危害广泛,不仅严重损害口腔局部健康,还与全身多种疾病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牙周炎发生发展,守护口腔健康,为全身健康筑牢防线。
(科普作者姓名:高永强,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大学路牙周科,现职称: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