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储能 + AI 精准出击,果下科技双平台破解储能超配困局
时间:2025-10-24 10:27:55    来源:日照新闻网    

  近日,海外知名电池储能数据分析与健康管理公司ACCURE发布的《2025年储能系统健康与性能报告》如同一记警钟,在储能行业激起了千层浪。报告显示,全球大型储能项目中近19%存在质量和性能异常,SOC估算误差普遍高达±15%,循环效率与数据质量等问题更是成为行业难以言说的痛。然而,在这片混沌之中,果下科技凭借其“储能 + AI”技术体系脱颖而出,宛如一束强光,照亮了行业转型升级的道路。

  AI精准管理:攻克电池核心痛点,全域掌控健康状态

  在储能系统中,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报告中提到的电池衰减、SOC误差大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储能行业发展的瓶颈。果下科技深刻洞察行业痛点,运用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对电池进行电芯级健康评估。这一创新举措,如同为电池配备了一位“私人医生”,能够实时、精准地监测每个电芯的健康状态。

  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果下科技大幅提升了电池健康度的预测精度。传统的电池健康评估方法往往依赖于经验公式和简单的数据统计,难以准确反映电池的实际健康状况。而果下科技的AI技术能够根据电池的使用历史、充放电数据、环境温度等多维度信息,构建出复杂的预测模型,从而提前发现电池的潜在问题,优化充放电策略,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同时,果下AI技术还显著改善了SOC估算的准确性。在储能系统中,SOC(荷电状态)的准确估算对于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电池的化学特性和使用环境的影响,SOC估算一直存在较大的误差。果下科技的AI技术通过实时分析电池的充放电数据,结合先进的算法模型,大大缓解了行业普遍存在的容量误判问题,为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筑牢了防线。

  双平台 + AI:提升效率,降低超配风险,实现全域优化

  面对行业超配15% - 25%以应对容量不足的现状,果下科技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另辟蹊径,打造了“Safe ESS”和“Hanchui ESS”双平台,并通过AI技术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这一创新模式,如同为储能系统配备了一个“智慧大脑”,能够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升运维效率。

  在双平台的支撑下,AI技术能够对储能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从设备的安装调试到运行维护,再到退役回收,AI技术都能够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通过实时掌握设备的健康状态和运行效率,运维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

  同时,AI技术还能够优化能源调度,助力储能系统向更高循环效率迈进。在传统的储能系统中,由于缺乏精准的调度策略,往往存在能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果下科技的AI技术能够根据电网的负荷情况、电价波动以及气象数据等多维度信息,智能调整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策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这不仅减少了因效率损失导致的收入流失,还降低了过度超配带来的财务压力。

  产学研赋能:AI落地多元场景,开启全域应用新时代

  果下科技深知,技术创新离不开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为此,公司联合江南大学、上海交大等知名科研机构,深耕储能技术领域。在热管理等关键难题上,果下科技与科研团队紧密合作,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优化,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获得了行业多项奖项认可。

  果下科技的AI技术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成功打破了家庭与工商业储能的界限。在虚拟电厂领域,果下科技利用AI技术实现了多站点协同调度。通过集成电网、电价、气象数据以及家储、工商储系统,构建了一个多节点智能协同的能源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储能站点就像一个个“智能细胞”,能够根据整体的需求进行灵活的充放电调整,实现了能源的全域优化和高效管理。

  此外,果下科技还创新推出了“储能即服务(ESSaaS)”模式。这一模式为算力中心等用户提供了收益优化、远程运维、策略托管、安全风控等一站式增值服务。通过AI算力的支持,用户可以实现从“被动用电”到“主动节能增效”的转型。这不仅为用户节省了能源成本,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了行业从“被动用电”向“主动增效”的全域转型。

  在储能行业面临诸多痛点的当下,果下科技凭借其“储能 + AI”技术体系,成为行业的破局者。通过AI精准管理、双平台 + AI提升效率以及产学研赋能,果下科技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果下科技将继续秉承创新理念,不断探索储能技术的新边界,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开启储能行业全域应用的新时代。

编辑:冯雅楠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