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果下科技,从概念到落地,看“AI+储能”如何重塑能源新格局
时间:2025-10-24 14:30:37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 年,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的出台为储能行业注入强劲动力,方案明确2027年储能装机需达 1.8 亿千瓦、拉动投资 2500 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AI + 储能” 首次被纳入国家战略,行业迎来 “政策 + 市场” 双重风口。在此背景下,储能行业格局悄然变化,面临制造产能爆发、产能过剩的争议,而以2019年成立的果下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却紧抓机遇实现逆势崛起,2025年递表港交所,从行业新锐快速成长为全球第八大储能集成商,成为 “AI + 储能” 概念向产业实效深度转化的缩影。
果下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以 “AI + 储能” 为核心构建的全栈技术体系,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公司打造Safe ESS与HANCHU iESS 双平台,精准聚焦不同应用场景。Safe ESS 平台针对大型储能与工商业储能场景,采用 “端 - 边 - 云” 一体化智能架构,融合边缘计算与 AI 算法,具备高效、低延迟的数据处理能力,可实现状态感知、故障预测、远程控制、策略管理等功能,为系统稳定运行与电网友好互动提供有力支撑;HANCHU iESS 平台则定位于家庭储能与分布式场景,基于物联网技术与 AI 驱动的智能算法,能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与智能化运维,用户通过网页端与移动端应用,即可实时监控、远程调度系统,进行智能诊断与能效优化,获得便捷的数字化体验。双平台形成技术闭环,全面覆盖储能主要应用场景,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技术迭代升级的道路上,果下科技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还作为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理事单位,重点承担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控制及其策略优化方向的研发任务。其中,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 “储能热管理联合研发中心”,从材料端切入,聚焦系统散热与温控技术优化,有效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性与运行效率。

此外,在AI算法层面,果下科技将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技术深度融入储能系统的核心环节。其发布的果下垂直领域能源大模型,基于实时数据动态调整储能策略,实现“低价充电、高价放电”的经济优化,同时通过分析电池健康度、环境温度等参数,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将电池健康度预测精度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上,大幅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这一技术突破不仅降低了全生命周期成本,更推动了储能系统从被动维护向主动预防的范式转变。

市场布局方面,果下科技采用 “双品牌” 战略,兼顾海内外市场。在国内市场,公司深耕电网侧与工商业储能领域,凭借高效稳定的能源管理方案,满足电力侧、工商业用户新能源消纳、削峰填谷、动态增容等需求,助力国内能源转型;海外市场则以 “HANCHU ESS” 品牌拓展欧洲、非洲、中东等区域,2022-2024 年业绩实现暴增,全球储能市场地位持续提升。同时,公司构建覆盖亚、欧、非、中东等区域的全球本地化服务网络,双平台支持国内外独立部署,灵活适配各地法规与场景需求,保障数据安全与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真正实现 “产品全球化,服务智能化”。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AI + 储能” 纳入国家战略只是起点,未来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储能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果下科技作为 “AI + 储能” 产业转化的先行者,其发展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相信在其引领下,更多企业将投身于“AI + 储能”领域,推动行业从概念走向更多产业实效,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