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黄成 通讯员 刘季春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上蔡一中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写字教学、阅读推广和课程改革三项工作中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与实践。

一、写字教学:夯实基础,传承文化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写字教学不仅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文化认同感和专注力的重要途径。上蔡一中以“规范书写、陶冶情操”为目标,将写字教学纳入日常课程体系,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写一手工整、美观的汉字。
(二)具体措施
1、课程体系化
书法教师根据学校实际,分年级编制了《写字课教学设计》方案,开设每周一节的硬笔书法课,七年级以基本笔画和结构训练为主,八、九年级侧重书写速度和实用性。
上蔡一中翰韵书法社团主要进行软笔书法教学,面向有兴趣的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浸润教育。

2、师资培训
邀请市、县书法家协会专家进校培训教师,提升全体教师的书写示范能力。
3、活动促学
组织教师参加“软笔、硬笔、粉笔”三字基本功比赛,以赛促练。
每学期举办“汉字书写大赛”,评选“书写小达人”,优秀作品在校园文化墙展示。
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春联书写”“诗词书法展”等活动,增强文化氛围。
二、阅读推广:书香校园,浸润心灵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上蔡一中以“让阅读成为习惯”为理念,构建全员阅读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能力,建设书香校园。
(二)具体措施
1、资源建设
构建三阶阅读生态圈:学校图书馆及清华书屋、班级图书角、廊道阅读吧;
图书馆藏书至20万册,清华书屋书籍由社会捐助,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班级图书角,廊道阅读吧,由学生捐献图书,实现图书漂流共享。
2、课程整合
每周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由语文老师任教,学生可自主选择书目并撰写读书笔记。
打造三阶阅读体系:晨诵——与黎明共舞,午读——和经典对话,暮省——携思考入眠。
编写七、八、九年级各学段《名著整本书阅读教案》,教案包括阅读计划、必读书目、推荐书目、不同课型等教学设计。
语文课阅读教学采用1+X教学法进行单元整合教学。


3、活动创新
(1)教师率先垂范
起草《上蔡一中教师阅读计划》,教师坚持每周一篇读书笔记,坚持集体备课时段一名老师进行读书分享。
(2)做实教学教研
坚持每周两次集体备课,加强阅读课教学研究,探讨整本书的阅读策略,做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融合。
(3)开发校本课程
开发《上蔡——可爱的家乡》等乡土特色读本,编写配套教学设计。
(4)开展三级活动
以班为单位开展“读书分享会”;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征文比赛;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演讲比赛。


(5)建设书香家庭
起草《上蔡一中“与家长共读一本书”活动方案》,要求读有所悟、读有所思,家长写阅读感受,学生写读书笔记。
三、课堂改革:立足素养,创新实践
(一)改革背景与目标
随着教育发展,传统课堂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思维,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蔡一中启动课堂改革工作。明确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为核心目标,旨在打破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
(二)具体措施
1、国家课程校本化
继续推行“四阶段”课堂教学模式(即“导学阶段—自学阶段—点拨阶段 —训练阶段”四段,“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拓展延伸、完成作业”十环节),这一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依托名师工作室根据学科特点、不同课型等实际情况起草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每位老师提交“我的模式我的课”教学设计一篇。


开发“学科+”融合课程,如“数学+生活”项目式学习(如统计家庭开支)。每位老师提交“我的特色我的课”教学设计一篇。
2、校本课程特色化
整合学科内容:打破学科壁垒,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例如将历史、地理与语文结合,开展“地域文化探索”主题课程,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视角认识和理解地域文化,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丰富校本课程:根据学生兴趣与需求,开设“学生社团”“田园劳动”等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选择,促进个性化发展。
开发“古蔡文化”“李斯文化”“重阳文化”等县域文化课程,促进学生乡土认知。
布置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如劳动节的德育作业等。

四、三项工作的成效与不足
(一)成效
1、学生作业书写规范率从原来的65%提升至89%,卷面整洁度显著提高。多名学生在市、县级书法比赛中获奖。2024年,上蔡县首届“李斯书法奖”青少年书法大赛,明帅臻同学获得毛笔少年组一等奖,臧尾科、班可洁、周怡璇、杨义忠等同学获优秀奖。郝洪博、赵炫诚同学获硬笔少年组二等奖,李梓瑶 、田家宇、张家齐、苏泽众等同学获优秀奖。2024年,全县中小学现场书画大赛,周怡彤同学获二等奖。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省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活动中,班可洁、杨忠义两位同学分别荣获中学毛笔组一、二等奖。


2、通过课堂改革,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2024届中考参考人数1153人,被上蔡一高录取367人,总平均分达到481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法、历史七学科全部进入全县中考前5名。有46名学生进入上蔡一高清北班学习,其中王子萌位居全县中考第一名,常蓝心、李昌健、王耀旭、郏动四人也进入全县前十名。本学年,在上级化面招生政策的要求下,上蔡一中九年级仅有840名在校生,有24名同学提前进入上高清北班。这学期,上蔡一中九年级在市质检中表现优异,综合成绩位居第三,227名同学进入全县3000名。前些天举行了理化测试,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3、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中,我校学生获奖数量较改革前有所增长,综合素质得到家长和社会广泛认可。2023年10月,在河南省首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中,上蔡一中手工社团代表队荣获此次比赛的二等奖。2024年10月,在“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上蔡县中小学生演讲朗诵比赛中,谢雨均同学荣获全县中小学生演讲朗诵比赛一等奖。2025年5月8日,该同学在驻马店市中小学2024-2025学年度“新时代好少年”主题读书活动演讲朗诵展示中,获得特等奖。在2025年4月举行的第26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中,也是收获满满,马昊宇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中学男子组初级橡皮动力飞机一等奖;栗源野荣获中学男子组手掷滑翔机直线距离一等奖;贾海澄、李闯、赵烁程三人荣获中学组手掷滑翔机三人接力一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4、教师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5、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有多位教师晋升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在县域辐射、带动作用成效显著。侯亚珍、高可、曾永华、李俊影、赵文涛、李胜楠等20多位新调入我校的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帮带下,通过了“青蓝工程”的达标验收,教育教学水平达到学校要求。2022年,刘爱云、曹艳华、张亚、张艳敏、王敬、李华敏等老师晋升为河南省第十四批骨干教师。2023年,毛永歌、赵爱杰、陈一洁、徐卫红、梁艳玲等五位老师晋升为河南省第十五批骨干教师,冯贺迎、康卫卫老师晋升为河南省第十六批骨干教师。2024年12月,冯戈老师荣获河南省道德与法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同年,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


(二)不足
1、部分高年级学生因课业压力忽视书写练习,需进一步激发兴趣。
2、教师书法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需加强分层培训。
3、部分学科、班级在课堂改革推进速度与效果上存在差异,个别教师对改革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教学实践中仍受传统模式束缚,未能完全落实改革要求。
五、未来规划
(一)深化改革实践
加强对教师的指导与培训,组织校内课改先进教师与薄弱学科教师结对帮扶,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与课堂观摩活动,推动课堂改革均衡发展,确保改革理念与举措全面落实。
(二)强化资源建设
积极争取上级教育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同时,鼓励教师开发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校本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为课堂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三)优化评价体系
进一步细化多元化评价标准,结合不同学科特点与教学目标,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细则;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智能化评价工具,提高评价效率与准确性,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导向与激励作用
写字、阅读与课改三项工作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校育人体系的重要支柱。未来,上蔡一中将继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栋梁之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