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工作室 > 农业 > 正文
院县共建大豆新品种测产现场会永城举行 科技支撑抗灾高产的鲜活样板
时间:2025-10-27 16:47:0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朱笑笑 王苗苗

  10月26日,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综合共建县大豆新品种测产现场会在商丘市永城市苗桥镇举办,来自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种植大户、经销商、种子企业,共同见证了大豆新品种郑1307、郑1659的丰收成果。

  在苗桥镇苗南村院市共建大豆高产示范基地——永城市朝阳家庭农场,专家组对种植在前茬为小麦的大豆新品种郑1307、郑1659示范田进行了实收测产。其中郑1307收获面积为20.39亩,收获籽粒重量为11776公斤,实测籽粒含水量为14.67%,按标准含水量13.0%折算后,实收亩产达到255.1公斤。郑1659收获面积为3.25亩,收获籽粒重量为785公斤,实测籽粒含水量为14.9%,按标准含水量13.0%折算后,实收亩产达到236.6公斤。

  测产专家组在报告中指出,高产稳产是郑1307的突出特点。郑1659株型紧凑,耐密抗倒,这两个品种都非常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在2025年豫东地区大豆生长苗期持续干旱、结荚鼓粒成熟期连续40多天阴雨寡照的不利条件下,郑1307、郑1659依然表现出了高产稳产、耐逆性强等特点。专家组建议将郑1307、郑1659与大豆免耕覆秸栽培技术、症青防治技术等栽培管理技术配套推广应用,以促进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

  作为郑1307的第一育种人,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副院长卢为国现场为大家介绍郑1307的优良性状。郑1307测产结果为255公斤,虽数值不高,但在今年前期干旱、后期持续降雨的不利天气下,这一结果实属不易。郑1307品种展现出强大耐涝能力,根系正常无腐烂,籽粒饱满,未出现早衰、倒伏现象,抗病性也极强,籽粒金黄,没有紫斑和霉粒,说明该品种对紫斑病和炭疽病等籽粒病害有较强的抗性。在不利条件下仍能实现500多斤的产量,真正做到了高产稳产。

  在测产仪式上,永城市副市长蒋靖山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他谈到永城市地处黄淮平原,是重要商品粮基地,大豆产量高,品质好,部分田块单产创下新高。同时,永城市将抓住机遇,继续把大豆产业做大做强,为粮食安全和黄淮平原农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吴存祥研究员对郑1307的测产结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在如此复杂的气候条件下,郑1307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充分证明了其品种高产稳产的优良特性和强大的适应能力。吴存祥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大豆产量和品质提出了宝贵建议。

  苗桥镇种地大户陈安民分享了他种植郑1307品种的情况,他讲到今年种植了460亩大豆。在农业农村局领导和省农科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虽有干旱和阴雨天气影响,但整体产量仍较高,非常感谢领导和专家们的支持与帮助。

  企业代表安华兵介绍品种推广情况,2019年郑1307百亩实收亩产突破300公斤,此后8年在黄淮地区实收亩产稳定超300公斤,2023年成黄淮地区推广面积第一的中小粒大豆品种。它抗倒伏、不裂荚、落叶干净、底荚高度适中、易机收、产量高、抗病性强,抗逆性和稳定性突出。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俊忠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大豆单产提升示范田通过良种良法良机的集成融合,达到了稳产高产效果,成为科技支撑抗灾夺丰收的鲜活样板,要求把好经验、好技术大面积推广开来,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丰收成果。

  此次测产现场会的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和领导一致认为,郑1307、郑1659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结荚集中,落叶好等特性,特别适合大面积机械化种植。结合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生产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为保障大豆产业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郑1307、郑1659的优异表现让所有参会人员看到了大豆产业的美好未来。可以预见,这些新品种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大放异彩,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编辑:晏语悦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